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第11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3节

 

秦王在庄子里睡了个好觉,正在妻妾床上睡觉的太子柱被驱赶起来,一脸懵懵地往王宫赶。

“蒙武,为何君父突然让我批改文书?”太子柱越想越害怕,该不会是君父在考验他吧?

蒙武老老实实道:“因为君上吃饱喝足玩累了,正在睡觉。君上明日还要继续在庄子里休息,让太子批改文书。”

太子柱傻眼:“啊?”

蒙武道:“朱襄做的凉面真好吃。”

太子柱:“……”你究竟在说什么?

太子柱按着额头,道:“你的意思是,君父真的在朱襄家中休息,让我暂代国君之职?”

蒙武纠正道:“那是君上赐给政儿的庄子,所以应该叫政儿的家。”

太子柱道:“政儿的家和朱襄的家有区别?”

蒙武道:“朱襄的家是政儿的家,政儿的家不是朱襄的家。这是朱襄告诉政儿的,应该是有区别。”

太子柱微愣,然后扶额苦笑着摇头:“朱襄真是……唉,我怎么没有这样的舅父?”

蒙武疑惑道:“太子,朱襄是你的子侄,这有什么需要羡慕政儿的?”

太子柱再次微愣。半晌,他叹了口气,笑道:“是啊,他是政儿舅父,也是我的子侄,是我想岔了。”

马车里沉默了一会儿,太子柱问道:“那个凉面,真的很好吃?”

蒙武使劲点头:“夏天吃真舒服,我真想每日都吃。但虽然朱襄给了我食谱,我家里做的饭菜总没有朱襄做得好吃,真奇怪。”

太子柱有些馋了。他也想去啊。但朱襄去了城郊之后,他不好意思每日去打扰,担心君父会猜忌他。

君父都说朱襄是他的辅政大臣了,他是不是去蹭饭也没关系?

太子柱有些意动。

当他到了王宫,看到满桌子的文书时,他脸上的意动散去。

文书太多,压得他动不了了。

他坐在案旁,一边翻看文书一边叹气。君父每日要处理这么多事,也太累了。他将来真的能像君父一样,将这么多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吗?

“真不知道君父怎么会在处理完文书后,还能有精力每日去朱襄家闲逛。”太子柱嘟囔。

他愁眉苦脸地批改起文书,而秦王则牵着曾孙儿去水边钓鱼。

太子柱得知此事后,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

又过了两月,咸阳学宫建立起来。

荀子开始和蔺贽商量怎么“招生”的时候,韩非紧赶慢赶来到了咸阳城外。

他本来不会这么快到达,但路上遇到了吕不韦的车队,被捎带了一程。

吕不韦的眼光极好,即便韩非还是个年轻的结巴,他也认准这是个贤才。当他听说韩非要去拜见长平君的时候,那一颗“奇货可居”的心又蠢蠢欲动,立刻拍着胸脯表示自己能帮韩非引荐。

吕不韦向朱襄解释完误会后,虽说没能成为被秦王护得很严实的朱襄的友人,但也算是能在秦王不在的时候,去朱襄家里转悠转悠,和朱襄说上几句话了。

只是推举一个想要拜见朱襄的学子而已,吕不韦以自己对朱襄的了解,朱襄不会拒绝。

韩非当知道帮助他的“商人”就是著名的吕不韦时,结巴得更厉害了。

“吕、吕公不是和长平、长平君不睦吗?”韩非紧张道。

吕不韦大笑:“朱襄公如此高德,我敬仰朱襄公都来不及,怎么会和朱襄公不睦?你放心,朱襄公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你一心求学,朱襄公一定会指导你。对了,你知道咸阳学宫吗?”

韩非摇头。

吕不韦道:“荀子,你知道吗?”

韩非点头。

吕不韦道:“荀子也曾指点过朱襄。他为了照顾朱襄入秦,现在成为了咸阳学宫的祭酒,你还可以去拜访荀子。”

韩非惊讶:“为了、为了照顾?”

吕不韦叹气道:“是啊。朱襄说荀子是他老师,但我看啊,荀子更像是朱襄的大父。”

韩非纠结地扯了一下头发:“咸阳、学宫,秦王要学稷下学宫?”

吕不韦道:“不,秦王怎么会学别人?咸阳学宫就是咸阳学宫,不是稷下学宫。咸阳学宫是甄选为秦王效力的人才的地方,不是让别人不受约束地讲学的地方。你去了就知道了。”

韩非道:“秦王、霸道。”

吕不韦尊敬道:“当然,那可是秦王。”

韩非问道:“是谁、谁提议,建、建咸阳学宫?”

吕不韦道:“是上卿蔺贽,蔺相如的儿子,朱襄公的友人。朱襄公的友人个个都是贤才啊。”

吕不韦说着说着,有点酸了。他也想成为朱襄公的友人。

好处暂且不提,成了朱襄公的友人,就会被天下所有人认可为贤才了。

棉花地花蕾

韩非去拜见朱襄的时候,朱襄正蹲在棉花田旁,指导农人整枝。

现在棉花已经结出了花蕾,能看出果枝和叶枝。

朱襄教导农人如何分辨果枝和叶枝,剪掉叶枝,只保留主茎下部的叶枝,留下的叶枝在三个以内,好腾出棉花果枝生长的空间,避免叶枝抢夺果枝的养分,节省地力。

摘掉叶枝,农人尚能理解,但朱襄说果枝也要适当摘除,还要摘取剩余果枝上的果子时,农人面露犹豫。

朱襄笑着解释:“棉花和果树一样,不是结果越多越好。摘掉烂掉的果子,才能保证其他健康成长的果子的营养。如果不摘掉不健康的果子,所有果子都会因为营养不良长不好,那收成就不好了。”

农人点头,露出了理解的神色。

见农人理解后,朱襄继续教导他们如何打顶心,抹赘芽,去空枝。

朱襄说得很慢,每一句话都会重复很多遍。他总能从农人麻木沧桑的脸上观察出农人是否听懂了他的话,然后耐心十足地教导他们,直到他们全部听懂为止。

如果是在现代,他会分发小册子,照着小册子指导农人。

在现代社会,就算是农人也基本识字,只是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比较差,需要农业指导技术员解释很多次。朱襄本以为教导这样的农人已经足够吃力。等回到了战国时代,朱襄才明白,现代的农人大概都能在这个时代当官了。

识字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稀缺的技能啊。

还好朱襄在赵国生活的几年,已经磨砺出教导不识字的农人的本事,现在教导六国中最听话的秦国平民,比当初在赵国轻松许多。

不过即使只要他下令,秦国平民无论心中有多少疑惑都会照做,朱襄仍旧不厌其烦地试图让农人真正明白这些做法背后的道理。

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他现在教导的事才会成为农人自己的能力,才能让农人离开这个庄子后,将他教授的技能传播到其他地方。

若只是他视野里的农田增收,对这个国家的意义并不大。只有他看不见的地方也用上了他教导的事,他才不枉穿越一场。

秦王闲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控制不住权力欲,又回宫兢兢业业地干活。

太子柱开心得泪流满面,立刻抛弃了家中的美人住进了朱襄的庄子上,每日含饴弄孙好不快活,整个人脸色红润了不少。

现在太子柱就牵着嬴小政的手站在树荫下。朱襄耐心地教导农人,他和嬴小政耐心地看着朱襄教导农人。

“政儿,你的舅父是不是和书里写的圣贤一模一样?”太子柱道。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