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寒门之士[科举] > 第3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3节

 

大来源。

汤运凤想摆脱军籍,唯有通过读书一途,他也知晓读书艰难,自身才学又不能与柳贺施允相比,只能请这两人多多指教了。

柳贺将他文章中的破题之句画出:“还是原先的毛病,破题乱了,因而文章中重复之意多。”

“好文章讲究一以贯之,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一句你在起股中已讲了,后股中又有一句一模一样的,在考官看来就重复了。”

汤运凤的文章文辞和内容都没有大问题,但他的逻辑不足,论述时便会显得啰嗦,尤其考官阅卷时一目十行,考官的思维本身是顺的,若是看到重复之句,等于将考官的思维都打乱了。

“那我该如何破?”汤运凤无奈道,“我已改了三四回了。”

“比上一次还是有进步的。”柳贺道,“不用怕改,再改上几回便好了。”

汤运凤只得嗷了一声,继续去改他的文章了。

替汤运凤看过文章后,柳贺又与于遥看文章。

柳贺讲文章的时候不似丁显那般精深,也不爱搬弄圣人之言,他只纯粹以考生的角度去思考,怎样的文章更受考官的喜欢?

通过县试与府试二场后,柳贺对此把握得更深刻了。

且他的层次与汤运凤于遥差不多,讲起文章来更浅显易懂,对汤运凤与于遥二人来说,柳贺讲过之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的确更进一步了。

读书

柳贺的生活便这么平静度过着,替汤运凤于遥改文章之余,他也进一步精进着自己的文章,纵然酷暑难当,屋中却常常传来柳贺的读书声。

文章不仅要写,也要读,大家文章气理皆具,读出声时同样铿锵有力,而柳贺一篇文章作完,若是读不出声,便是文章功底还不到位,脉络单薄了一些。

他每日作时文数篇,下笔之前先将文章整篇构思一遍,写完之后再加以修改,以求文辞与内容都达到出色的程度。

“贺哥儿吃碗冰凉粉,莫热坏了自己。”

凉粉是纪娘子琢磨出来给柳贺做的,正好夏天家里绿豆多,她就做成粉,再用香油葱花之类的拌一拌,吃起来特别清爽,在这夏日里是和西瓜一样解暑的美食。

镇江府城比下河村的气温要高上不少,纪娘子也想不出什么解暑的法子,只能从吃食上想办法,她倒是想帮着柳贺打扇子,可柳贺并不乐意,反而让纪娘子去院子里乘乘凉。

小冰河纪的天气就是这样,夏天越热,冬天就必然越冷。

柳贺在书房里放了一盆水,实在热了他就用帕子洗把脸,何况他读书不专注时才会觉得热,一旦注意力集中起来,炎热或寒冷都被他抛诸脑后。

这一日,柳贺书读累了在家逗猫玩,施允却上门来找他了。

对方来的时候恰是一日之中最热的时候,柳贺知施允读书刻苦,原以为对方上门是和自己研讨学问,谁知对方坐下来就和柳贺透露了一个大消息:“新任大宗师定下了。”

施允说这话的时候气还有些喘,柳贺给他端了碗凉水,让他歇歇再说。

“是甘肃巡按御史耿定向。”

“是他?”

柳贺也端起水来喝了一口。

耿定向的官虽做得不是特别大,但在大明一朝,他与他的弟弟耿定力、耿定理都极有名气,有“天台三耿”之称,耿定向是嘉靖三十五年进士,他曾是王守仁心学的弟子,和泰州学派关系密切。

“来了一位心学的大宗师。”

在大明朝,为官和做学问必然逃不开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的交锋,当然,官员们多是经世致用派,思想和文风上时不时发生转变,作为考生,若是遇上不同的考官,既要适当做出改变讨好考官,于文章上也要有自己的坚持。

若是随波逐流,即便文章作得再漂亮,也缺乏读书人的节操。

“你我只需写好自己的文章就是。”柳贺道,“我只知耿定向为人端肃,院试这一关恐怕不好过。”

“院试黜落弟子并不多,这一点倒无须焦心。”

小三关中,最难过的是府试,各府州刷起弟子来丝毫不心软,一场只给五十个名额,当然,这并不代表着院试便好过,尤其上届院试南直一省只取了三千多考生,南直又是公认的科举强省,考生一个个实力非凡,想争夺一个乡试名额并不容易。

“你我好好备考就是。”柳贺笑道,“不管大宗师是何人,你我学问都不能有一日松懈。”

耿定向为官时恰逢严嵩专权,他得罪了严嵩被贬至甘肃,眼下严嵩已垮台,且因两京学风日益松懈,他便被派至南京督导一省学政。

一省之内乡试考生的选送及生员考核皆由提学官一人而定,若是生员犯了事,也只有提学官有权剥夺其功名,因而提学官虽只管一省学政,却是生员们见了都瑟瑟发抖的存在,因而有大宗师的尊称。

“大宗师既已定了,院试恐怕也快了。”

此前南直提学御史一职朝廷未派人填充,柳贺他们这些通过府试的考生都很忧心,毕竟嘉靖不算是个勤勉的皇帝,谁知他会在什么时候派新的提学官过来?若是再迟个一年,后年

就是乡试之年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宗师须巡遍南直隶十四府四州,要考核各府州县学生员,要出院试的考卷,要准备考场要批卷,一个人当真分/身乏术。

当然,南京好歹两京之一,在选派官员上还是比其他布政司要勤快不少的,且嘉靖懒归懒,在这一点上倒是比他的孙子万历要好得多。

眼下大宗师已定,南直隶的童生们倒是可以安心应试了。

“既是应考,不如去趟书肆?”施允提议道。

柳贺点点头:“嘉靖三十五年的程文集不必买了,我这里有,到时候借你抄一份。”

“我也有。”听柳贺这么说,施允忍不住笑了。

他们丹徒的知县也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丹徒县的书坊里,销量最高的恐怕就是这一科的程文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