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旅明 > 第368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8章

 

随文书而来的府中吏员,自打在县城外转了一圈后,不但要求将天后宫给大爷们腾出来,还明确要求余知县调集人手修缮天后宫,为迎接大爷们的到来做好准备……

天后宫就是妈祖庙,虽说破破烂烂,但毕竟是县城外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所建筑。前后五进的殿院,不要说200人了,400人都能施展开。

而余大县令这下就坐腊了:从未见过如此跋扈之客军!

好在余明府既然在历史上能留下万儿,自然不是傻子,于是他紧急修书一封,连同师爷的一封信件紧急送去了漳州府。

没过两天,长随就从漳州回来了。看完漳州府同僚的私信和师爷群里发来的密件后,余老爷这才算知道了这帮大爷的根脚:前些日子在邸报上大出风头的新任参将曹川的部曲!

好吧,既然如此,余老爷也就不为己甚了:手下有万余兵马的实权统兵大将,好心派人来剿匪,尽管事情透着古怪,但他一个芝麻县令也只能配合了。

于是乎,在暗讽两句曹土鳖不懂官场规矩后,龙岩所城的李千户就躺枪了——县太爷不但征发了一票砖瓦匠去修缮天后宫,还行文要求李千户派手下的军户前来“帮办军营事”。

平日里和地方上井水不犯河水的李千户这下吐血了:军户都是他的佃户,现在要把佃户派出去给人白当差,还要自带干粮,李千户是善财难舍啊!

然而漳州卫指挥使给李千户发来的,要求老李全力配合客军接待工作的公文,县太爷是知道的。而且这次的公文语气比较严厉,明显不是那种可以推诿的差事——这也正是县太爷要求李千户出血的底气所在。

无奈的李千户只能在痛骂中派出手下的军户去天后宫“共襄盛举”了。

于是半个月后的这天中午,当龙岩县的官场,“乡老”和几个“热心商贾”一同坐在志古亭等着“接客”的时候,本就不情不愿的李千户这下可是逮着了,抓住机会就要讽刺几句这帮尚未谋面的大爷……

当余应桂余大老爷听完那段牢骚满腹的埋怨加讽刺后,微微一笑,然后用一口江西土腔温和地说道:“李大人,事已至此,就莫要再埋怨了。总是来出力平定地方的,些许照应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嘛。”

“唉,大人你是知道的,明物(李千户的字)非是不识大局之人。只是见不惯此辈靡费米脂民膏之举!”

余县令听完后捋了捋颌下短须,然后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呵呵呵,李大人心系桑梓,有心了。”

……随着县太爷几句打圆场的话语出来,原本被李千户搅合地很冰冷的场面顿时又热了起来。而以董大兴为首的几个商人赶紧又开始了拍马之旅。

而就在这时,一个站在码头高处的大嗓门衙役突然一声大喝:“船来喽……”

亭中众人闻声后,纷纷起身,往码头走去。

第280节 龙岩战记(二)

闽西山区诸位县水量丰富,龙岩也不例外。

县境内溪河众多,在后世,这里的年迳流量是190亿立方米。而17世纪的水量又是远远超过后世的,所以历来的山水灾害在闽西这些山区县城都是和匪患相提并论的大害。

环绕着龙岩县城的龙津河,在南门码头外是分出来一个丁字路口的。水道在这里分出支流径直南下,最终会穿越几百里的山间,在七转八折后汇入九龙江,奔腾入海。

就在龙岩县的头面人物们齐齐来到码头时,一溜小船也正从下游的河面上缓缓驶来。

丁立秋站在船头,望着越来越近的码头,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从小到大都被人喊做“丁春秋”的他,穿越之后同样没跑。发现这货大学居然学的是历史,又是福建人后,大办公室就笑呵呵地把“丁春秋”同志一脚踢回了老家,安排在曹川的将军府当了个师爷。

丁立秋这个师爷,在穿越众的体制内应该叫做“福建军分区外联部长”——专门负责和明国人打交道。

于是穿越时间比较靠后的他留起长发,扎起发髻,平时就以“曹家人”的身份在各路官员商绅中间应酬往来,商谈一些私下里才能说的“正事”。

而这次从漳州北上龙岩的剿匪行动,是为了配合穿越国的既定政策而执行的:打通福建重点地区工业原料外运的渠道。

作为丁立秋近段时间努力的成果,漳州府的相关衙门已经在前期给予了剿匪行动相当多的便利。而今天带着部队来到龙岩后,丁立秋知道,接下来就要在这个小县城盘桓,战斗一段时间了,所以他的心情还是有点忐忑的。

……

已经站在码头上的明人们同样心情复杂。

随着明中叶以后各地盗匪的日益增多,总得来说,官府是头痛且疲于奔命的。近些年,像龙岩这种匪患多发的山地县,治安环境是愈发糜烂。

事实上,龙岩可以说是对盗匪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因为盗匪不但会打家劫舍,还会升级成反贼。

明正统年间,邓茂七等于龙岩县集贤里聚众起义,被镇压后,在境内东西洋(溪在当地叫洋),官府置东西洋巡检司。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当地爆发了以苏阿普为首的农民暴动,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才被镇压。

然后到了明隆庆元年(1567),朝廷实在受不了这个反贼辈出的穷山恶水之地,于是以龙岩县的东西洋巡检司为主,合并永安县一部,大田县一部置宁洋县——取“宁靖东西洋地”之意。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