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有一个剑仙娘子 > 第三百零四章终南春又至许卿不许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零四章终南春又至许卿不许国

 

三月的终南山,柳絮纷飞,花团锦簇。

山中,由终南灵秀孕育的国度,经历了去年国内两个顶级势力的纷争动荡,此时已经渐渐安稳下来。

去年春日。

兰溪林氏那位从思齐书院回来的新任家主,在国君春郊祭祀日,朝当时的终南国师发难。

当时的画面对于不少国人们而言,依旧历历在目。

而之后经历的那场持续大半年的斗争,在一场举国瞩目的儒道之辩后,彻底盖棺定论。

曾经做了终南国数千年太上皇的冲虚观,轰然倒台。

太白山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都未烧尽那些残观。

兰溪林氏的位新家主,上台掌舵,辅佐国君治理终南。

而之前备受国师势力阻碍的终南新政改革,也在稳步推行之中。

只是这些对于不少国人们来说,即近,又远。

如今又到一年的初春。

去年的风波与腥风血雨,似乎已经被冬日的大雪掩埋,洗涤。

不过,当初那个路过终南、如天降贵人般帮助兰溪林氏参加儒道之辩,赢下了意义超乎寻常的第三场辩论的有匪君子。

依旧被终南国人们津津乐道,时常想起,谈论。

林文若上台掌舵后,虽然很多旧事旧怨没有追究。

但是新仇新恨,却是惩罚的很快,手段雷霆万钧,毫不留情。

因此,虽然他并没有堵塞朝内朝外的言路,或是收紧国人的舆论尺度。

但是大多数国人们还是不敢去谈一些可能会触线的事情。

新势力上台改革必定伴随着冲突和矛盾,而那位新步入朝堂的宰相林相公,似乎又是个冷血果断的性格

而国人们又喜爱议论清谈。

于是乎,去年之事,众人们最热议的地方,便都不约而同的落在了那位匆匆路过终南国、只留下背影的赵公子身上。

并且,这也是被林文若所默许,且无事的。

恭送这位赵公子的名为‘终南有何’的歌谣。

依旧被热情洋溢、爱慕才子的终南女子们传唱。

此时只要是时常去洛京郊外之人,几乎对这首山谣耳熟能详,都能常来几句。

当初的那场儒道之辩。

就在热爱清谈辩论的十万终南国人,与隐士名士们眼前上演。

第三场清谈,这个佩玉将将的赵公子,与一位道家君子的‘有为无为’之辩。

被如今的国人们,普遍公认为是终南国近百年以来,最精彩玄妙的一场清谈。

之后,那位公子走后的一段时日里,这场清谈的手抄本,在洛京城内,传的是热火朝天,国人名士们争先传写。

那位兰溪林氏的年轻家主林文若,笑言了句子瑜兄让洛京为之纸贵。

传出后,甚至被造了个‘洛京纸贵’的词来。

引为一桩雅事,在周边数国内的文坛盛传。

对于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这些盛事的洛京国人而言,能向后来人说道的,那可就更多了。

那一日,洛京万人空巷、掷果盈车,终南女子们争相投掷香囊的景象。

还有之后,离别之时,国君与国人们夹道相送。

十里长亭,柳条折尽的盛况。

这些盛事的残景,依旧留驻心间。

今日,烟花遍布洛京城。

又是一年春色到。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按照以往惯例,终南国君在东郊再次举行一场春日祭祀。

只是却缺了那位宰执一国的颀长儒生的身影。

去年正是他,以小小御史的身份,站在台上。

对当朝国师、他的岳父,骤然发难。

洛京城到兰溪的官道上,也少了去年今日的十里红妆。

今日无人婚嫁……

现在的太白山,依旧保留有香火。

那日那场烧了数日的大火,让太白山上的冲虚观,与它的千年历史一起,付之一炬。

只是后来,兰溪林氏并没有将所有的道观道人赶尽杀绝。

也没有全部遣散。

而是安排了几处特定的地方,维持道观香火,将道士们迁徙此处,聚集。

一切如故,只是取消了特权,也取消了冲虚观的名号。

就和周边其他国度的道观道士待遇一样。

如今的太白山就是如此,有新的道观,与新道士。

旧地新人。

此时此刻。

太白山后山的一处偏僻小路上,有一位颀长儒生的身影出现。

这正是那日赵戎为了取炉,上山探查的小路。

颀长儒生一身白衣,走在青石的台阶上,缓步等山。

他两手空空,孑然一身。

不多时。

又是太白山后山的那一片桂花林。

林文若再次步入。

他表情平静,轻车熟路的径直来到了,一株系有红绳的特殊桂花树前。

冬日刚过,桂树的枝干大都是光秃秃的。

不过此时,这株系着红绳的桂树上,枝干正有嫩芽出芽,新叶长出。

林文若盯着嫩芽,微微出神,安静不语。

某一刻,他身上揉了揉脸,转过身去,眺望了眼天边北归的大雁。

林文若抬手,伸入袖中,准备取出某物。

只是突然,他动作一顿,转头看向桂林入口处。

很快,一阵稚嫩的交谈声传来。

“许卿,你怎么走的这么慢,快些啊,这个青石又不高,怕什么,像我一样跳下来。亏你还是男子,呸,书呆子。”

“玉娘,你等等,等等,我还是稳健些为好,不然又要把衣裳划破了。”

不多时,有两个孩童蹦跳着,进入了桂林之内。

远处林间,红绳桂树下,林文若默默的看着。

只见这两个孩童是一男一女。

看起来,都是约莫八九岁的模样。

男孩子穿着合身的小小文服,一幅洛京城内殷实的书香人家子弟的打扮,

女孩子,则是穿着一身被洗的发白、朴素但干净的道姑道袍,是一个小道姑。

出现在此处,不用想也知道,她应当是太白山上新道观内出家的道姑。

此刻这个似乎名叫玉娘的小道姑,斜了眼身旁名叫许卿的小书生。

“你怎么这么久才来找我。”

许卿苦着脸,“家中这段时间忙,爹娘一直不上山烧香,我怎么找你啊。”

玉娘回头看了眼山顶重建的道观,撇嘴道:

“你就不能自己来吗?说好的一起正月看烟花的,我都背着执事道人,偷偷存了一支烟花给你,哼,一直不来,断啦,没了。”

许卿挠了挠头,“学堂的父夫子说,男女授受不亲,要保持礼节,我如何能一个人来找你?”

远处,某个颀长儒生看见这一幕,刚要抬起的脚步顿了顿,安静不语的旁观。

玉娘身手折了一根树枝,随手打着地面的尘土,不去看这个呆头呆脑胆子又小的许卿。

“哦,授受不亲,那你还屁颠颠的跟着我来这里干嘛?”

许卿憋红了脸,“我,我……”

他躲开眼前这个第一次进道观时认识的同龄小道姑的狭促目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