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春秋不当王 > 第10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4节

 

“丰段与他合谋一处,为的便是谋夺郑国之大政,可我在此处将其拦下,只待子产大夫调集兵将,他与丰段便再无机会。”

“丰段恨我入骨,但他却不恼不愠。明知败局已定,却仍是要赶往郑邑,这是为何?他这是为了不失信于天下。而这份泰然自若,又足见其胸中沟壑。”

“再有,他若动我,则必为城内子产大夫所知。倘若于郑邑之外动起干戈,这两千人能否安然归楚,犹未可知。届时他渔利不成,反倒被我郑国所擒,岂非颜面尽失?再有,即便子产大夫是按兵不动,可祭氏想必也会因此与楚国结下梁子,郑邑处天下之中,届时楚商不得通行郑邑,与楚而言,也是莫大的损失。”

“王子围自然能看得懂此番深浅,亦知其中轻重,更懂隐忍不发。此番心性,绝非寻常蛮夷可比。”

虽然历史上的王子围风评极差,可是眼下在李然的眼中,这个王子围却是相当的不错。

而他的这一番评价,确确实实是发自肺腑,绝非虚词。

“想不到夫君对此人竟是如此看重,也无怪你要在此亲自设计阻拦。”

祭乐这才明白李然那日为何一定要自己留下来。

“若非如此,又岂能拖延他这些时间?”

“如今,便看城内的子产大夫该如何表演了吧。”

该做的事,他李然已经全都做完了,如果这还不能阻止丰段的阴谋,那他可就真是无计可施了。

这郑邑,王子围肯定是去定了的。即便只是为了楚人的几分面子,也得是争上一争。

……

(以下情节为左传直译,不过,作者君在尊重原笔原意的基础上,稍稍调整了一些)

楚王子围聘于郑。

正当王子围带着两千多“迎亲”队伍抵达了郑邑城外时,子产立刻是传出了消息,让王子围在城外的扎营休整,等待伯石大夫送其女出城。并又派出了心腹之人,操持城防,坚闭四门。

郑国大夫子羽,作为子产的代言人是来到了城外。

“禀令尹大人,子产大夫特命在下前来告知。由于我郑邑地方狭小,只怕容不下令尹的一众随从。还请让我们于城外清扫一处地方,作为如今迎亲祭祀的场所吧。”

周邦婚娶俗礼甚多,这祭祀也是其中之一,万万不可少的。

只不过,为了不让王子围进城,子产也可谓是想尽了办法。甚至不惜在城外重新划了一处地块,给予丰氏作为临时的祭祀场所,好来让王子围前来完成逆迎之礼。

王子围闻声并未说话,只是仍旧若无其事的坐在马车上,傲然神色跃然脸上。

而此时,马车一旁的太宰伯州犁上前反驳道:

“我楚令尹,乃是奉了君命前来逆迎亲事的。为此,我楚国于国内还特意布置了宴席,并在庄王与共王的庙里祭告后才来到郑邑迎亲。”

“如果你们在野外赐予我们这一桩婚事,那就等于让我们的令尹,乃至整个楚国都失了面子。那将来,我们令尹大人却还如何能在楚国立足?”

“不仅是这样,而且你们如此做,还会让令尹背负了欺骗先祖的恶名,以至于将来无法继续做我们楚国的上卿。如此这般,却叫我们如何能够返国复命?”

其实,伯州犁的话是再简单不过,你们不给我们面子,那我们也就不必再讲什么情面。

可谁知,子羽闻声却也并不着急,只片刻思索后便道:

“还请令尹息怒,我们郑国实是一个小国。作为小国,我们原本是没有罪过的,但依靠大国而不设防备,那才是它的罪过。我郑国虽小,也正是需要依靠楚国这样的大国来安定自己,但若是你们包藏祸心,前来图谋我们郑国,那我郑国也就等同于失去了依靠。”

“况且,你们今日若是图谋了我郑国,那日后,其他诸侯国见状,便会纷纷一起违抗拒绝你们的命令,到时候,令尹的号令也会因为受阻塞而行不通。这对令尹而言,究竟是赢是亏?还请令尹大人三思!”

子羽的话音落下,这话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你们少来这套,你们现在的盘算我们都已经一清二楚的了。

伯州犁一时无话可说,只得是朝一同随行而来的副使伍举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伍举这个名字或许并没有很多人知晓,但他孙子的名头却委实大的很。

伍举此番随王子围一道前来迎亲,在祭氏庄园被李然截下之时,便已知此事已经暴露,不可再行。

见得当下如此情形,他也只得朝着马车上的王子围道:

“令尹,事已至此,恐怕只得垂櫜而入。”

而此时的王子围也深知与丰段所谋之事已然落空,但为了此行的目的,也为了他自己的面子,当下微微点头。

于是,伯州犁得到示下,让所有侍卫尽皆是解下了兵器,只双手提着空袋子,便随着使者子羽一道进入了郑邑城中,以示诚意。

最终,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将丰段之女给逆迎出了郑邑。

伍举献策

王子围授意其部众,尽皆是垂櫜而入,以示自己并无僭越之意。并正式以一国大夫之礼,逆迎了丰段之女。

而丰段,则理所当然的,就此成了楚令尹王子围的老丈。

只不过,原本丰段这妄图一劳永逸的阴谋,却也终究是在李然的一顿干扰之下,未能得逞。而李然,于整个郑国而言,自然是居功至伟。

待得王子围正式出城之后,子产这才是将李然请至府中,是要与他当面致谢。

“呵呵,子明啊子明,此次又是多亏了你啊。若非是你替本卿是争取到了这些时间,我郑国又岂能安然度过此关呐。”

此话倒也不虚。要说这一次,倘若真的让王子围偷偷带兵入了城,届时再加上丰段与驷黑以为内应,那此次郑邑只怕是瞬间便会有倾覆之危。

而李然此番能够急中生智,略施小计便粉碎了丰段之阴谋,说他于郑邑是有再造之恩,也不为过。

“大夫言重了,然既身为郑国行人,自当以郑国安危为重。”

李然仍然是极为谦冲的说着,脸上满是恭敬之色。

闻声,子产抬手捋须,甚为欣慰。

“不过,然以为,此番楚国令尹王子围无功而返,只怕是会心有不甘哪。”

李然话锋一转,又忽的满是担忧起来。

此次王子围聘于郑,亲领两千楚国精锐而来。无论是于楚国还是于郑国,这一动静都算不得小。

而此次他无功而返,依着王子围的性格,这脸上定然是挂不住的。

所以,李然如今所担心的,便是王子围既然已无法觊觎郑国亲楚,那日后必然还留有后招。所以,对于郑国而言依旧是不可不防的。

“嗯,子明此言有理。”

“想那王子围向来跋扈,虽名为令尹,却实有楚君之威!而今在我郑国吃了如此的大亏,其报复之心,实难免之。”

“既如此,那子明可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既然李然提起此事,子产自是要先问问李然的看法的。

“禀大夫,如今楚国势大,唯有借力打力。”

而李然的看法也十分简单,面对绝对实力的巨大差距,只能借用他国之力钳制楚国。

而他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子产的赞同。只听他附和言道:

“嗯,晋楚之争久矣,想来晋国也不会坐视楚国一家独大。”

“此次王子围若执意报复,那咱们便可入晋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