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春秋不当王 > 第26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6节

 

李然双眉紧锁,这回轮到他疑惑不解了。

他很肯定的是,楚王必然知道此举之弊,可他兀自独断专行,这显然不是楚王的风格。

起码,不是从前的那个楚王熊围的风格。

“先生所言,为寡人计,为楚国计,寡人岂能不知?”

“然则,君之言乃金石也,寡人又岂能对臣下言而无信?倘若寡人今日朝令夕改,明日众卿还能服从于寡人么?”

“况且,如今正值我楚振兴之时,赖国不战而降,中原诸国必然大为震惊。而寡人迁徙赖人,也正可给这些诸国一个警告,顺我楚国者昌,逆我楚国者亡!”

原来楚王此举,除了他想要彰显自己的功绩之外,竟还有这么一层意思在里面。

用强硬的手段使别国的臣民屈服,同时给中原诸国一个下马威。

换句话说,他楚王虽是没有屠城,也给了赖国的子民一条活路。但是,对于一个战败国而言,显然楚王也并不打算给予他们起码的尊重。

而赖国,也终将成为他楚王拿来耀武扬威的对象。

“大王当真是如此作想的?”

李然闻声,想了想,继续问道。

楚王毫不犹豫的又点了点头。

“寡人深知,寡人这一世,我楚国若不能尽其全功,恐怕……恐怕日后也将不再有此等时机了!所以,寡人不能等,楚国不能等!寡人的祖先如今都在注视着寡人,寡人又岂能畏尾不前?”

没错,时不我待,这回答的确很楚王。

饶是李然听到这里,也不由微微一怔。

不过转头一想,他又一时感到沮丧。

“臣在楚国如此之久,为大王所献之策也不可谓不多,却没曾想,大王仍是一如既往的这般急功近利。”

“大王如此,日后只会害了楚国,大王如何就不明白呢?!”

李然一直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言行举止,来劝谏楚王要懂得克制与忍耐。

可惜,时至今日,楚王最终所表现出来的急躁,仍如当年的王子围一般无二。非但如此,如今的楚王熊围,相比以前,竟还少了一份“从谏如流”的好习惯。

“先生不必再劝,也不必再讲此间的道理与寡人听。”

“寡人如今求的只是我楚国之鼎盛,至于后世如何,只待后世子孙去评说吧!届时寡人也早已深埋地宫之内,又何来的烦恼?”

“今日既是打球,便还请先生能将旁事暂且放置一边,寡人可不想为此而坏了雅兴呐。”

楚王口中虽是郑重如是的说着,但其眼中却又隐隐的透出一股难以割舍的惜才之意。

他的潜台词,近乎是一种恳求。

“恕臣实不敢苟同大王之言。”

“臣自出世,非功以求,非名以往,臣乃观如今这天下之乱,黎民受苦,百姓涂炭,臣心中实在不忍。”

“臣之所为,不为他人,但求民之所安,天下太平。”

“然今日听大王之言,与臣之所求相去甚远,楚国之道非臣之道也!……既如此,臣愿请辞,还望大王成全!”

李然言罢,行过一个稽首大礼后,便不再多言,起来转身便走。

他的背影在斜阳下被拉得老长,天边的寒鸦与云朵各自一边。

而楚王,也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李然离开了这里,徒留下了尚未完成的这最后悬而未决的一洞。

楚王也并没有出言挽留,他只是极为平淡的望着李然的背影,像是目送一位故友,又像是在秋风中告别夏日的炎热,那种矛盾的心情一下子在他的心中升腾。

他最终选择了沉默。

转过头,仍是大好河山的秋景波澜。

这天底下,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征服。现在的他,还没有到伤春悲秋的时候,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光复先祖的辉煌,但同时他也希望这样的楚国能够成为天下真正的共主。

他要开创楚国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此来证明他这一代楚王,乃是丝毫不逊色前面任何一代,即便他所接手的,是这么一个不堪的烂摊子。

这便是他一生的理想。

请辞

翌日,楚王收到了李然的请辞书札。

这一回,李然是铁了心要离开的,直接用呈上书札的形式向楚王请辞。

然而,当楚王听到这是李然的请辞书札以后,却看都没看上一眼,直接给仍在了旁边。

伍举见状,不由一怔,当即躬身问道:

“大王何意?”

“哼!有何可看的?充其量,不过就是些虚伪搪塞之言罢了。”

“对了,迁徙赖人与许人之事安排得如何了?”

楚王径直问道。

只听伍举道:

“此事乃由四王子亲手操持着,如今迁徙的诏令已经颁布了出去,并四下派人前去督促赖人与许人各自按时出发,想必数月内便可完成。”

“不过臣还有一事,还请大王示下。”

汇报完,伍举的脸上呈现出淡淡的忧虑之色。

“哦?何事?”

“如今我楚国已得赖国之地,此次出征可谓大获全胜,未知大王准备何时班师?”

隐约恍惚之中,伍举似乎也觉察到了一丝的不对劲。

这主要源于他得到了从楚国郢都传来的信息。

自楚王即位以来,连年征战不休,楚国国内民生凋敝。故而,各地的县尹皆纷纷请言,希望楚王能够早日平息战火,修生养息。

然而,楚王却依旧是不管不顾,反而更是变本加厉。不但是准备继续驻军乾溪,而且还亲自出征,国力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的衰败下去。

再这样下去,楚国究竟还能坚持多久?

伍举并不是一个只知道贪图名利之人,他自然也希望楚王的宏图霸业能够持续下去,不至于成为昙花一现。

因此,那日在申无宇与李然共同劝谏楚王时,他才选择了袖手旁观,并未就着楚王的喜恶,对他二人出言予以反驳。

同样的,他也认为,如今是时候班师回朝了,起码得休养生息个数年,届时再徐图灭吴之大业。

“伍卿这是何言?寡人不过刚刚拿下了赖国,我楚国之大业也才刚刚看到一点眉目,如何能够就此罢休?”

楚王听到这,一下子便是不高兴了起来。

他没想到,自己最为宠信的伍举,此时竟也来劝他班师。

他本以为,伍举应该是最支持自己的楚臣才对。

闻声,伍举连忙稽首言道:

“为报大王知遇之恩,为大王之宏图霸业,举自愿肝脑涂地。然而,只因我楚用兵日久,连年大战,早已是人疲马乏,长此以往下去,臣是担心……”

伍举还是很聪明的,他并未如此申无宇那般直言劝谏,而是用了一种比较迂回的方式。

你不是要打仗么?

都打这么久了,你当然不累,可是将士们早就累了。更何况,连年的征役,也使原本就粮亩不富裕的楚国,更是雪上加霜。

道理很简单,这些楚国将士,他们本也是农民啊!他们都跟着你楚王来打仗了,这粮食的亩产自然就一年不如一年。

所以,再这么打下去,只怕吴国没灭,我们楚国倒要先出大乱子了!

“妄言!妄言!”

“我楚国男儿个个身强力壮,铜浇铁铸,何来疲乏之说?至于粮亩,壮丁不在,难道妇孺还不能下地?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