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 第25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1节

 

战马的优劣,在这一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十里的狂奔,就这么在夏侯惇等人的眼皮底下逃回了安丰城,只不过回城的时候,张辽的身旁除了颜良和文丑,仅剩下六骑了。

刚一进城,张辽眼前一黑,直接摔倒下了马。

原本就身中三箭,又是一轮激烈厮杀和数十里的狂奔,张辽的伤口愈发恶化,鲜血把战马灰影都染红了。

颜良没比张辽好多少,中了两箭,一箭在屁股上,一箭在大腿,虽然没有立刻昏倒,却只能让将士们搀扶着下马。

“快!军医,快让军医来!”伤势最轻的是文丑,他只是臂膀上被一枚利箭穿透,顾不得疼痛,抱起昏厥的张辽,让人搀扶着颜良,朝着将军府狂奔过去。

自从林墨发明了医用酒精后,这已经成为了战伤的标配,不过普通军士是没资格享用的,没办法,物资太困乏了。

酒精接触伤口后剧烈的疼痛让颜良忍不住哇哇大叫起来,显然就没有二爷刮骨疗毒的霸气。

张辽一声不吭,也没有任何的反应,可这副模样更让人揪心,这样的刺激之下也没醒来,伤的不可谓不重。

“到底怎么回事?”看到他们这副模样,贾诩被吓的不轻,曹军得多少伏兵才能把他们仨都打成这样啊。

赤着上身在包扎的文丑咬着牙皱着眉沉声将前因后果道来,便是贾诩也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声,“竟然连着给文远将军下了数道掩眼法,如何能躲啊。”

这等手腕,显然不是夏侯惇这样的匹夫能想出来的,只道是曹营谋士手段了得。

贾诩其实同样不知道郭嘉是什么货色,毕竟历史改变了,没有了水淹彭城,没有了预测孙策之死,也没有了献计取北国,郭嘉的名声并不响亮。

但仅凭这一计,贾诩也知道,夏侯惇身边跟着的谋士是个惊世之才。

自己用了一出无中生有,似乎是把他们给吓跑了,但其实对面抓住了唯一可以拿下安丰的办法,斩敌主将,所以用出了一系列的掩眼法,终于把张辽给引到了指点的地方。

听文丑说了当时的情况,一下冲出两三千的曹军,他们几百人又刚刚受了惊吓,确实敌不过,亏了张辽急中生智向死而生,终于还是把他们给带了回来。

否则,三人都死在了离水旁,这安丰城内的守军一个个都要被吓破胆,甚至会不攻自破。

现在,他们回来了,不管生死如何,贾诩都自信有办法可以稳得住局面,哪怕曹军去而复返也不惧。

贾诩当即要求全军分为三部,一部负责城关守卫,一部休整轮岗,还有一部则备战巡防,随时准备开战。

同时,一口气派出了八十多名斥候,把安丰周边的险地,一一纳入了勘察范围,防止曹军虚晃一枪。

把这一切都办好,他又拉着文丑,哪怕是带着伤也要到城关、军营去巡视。

这个时候,军心一定不能乱,文丑的威望并不低,有他在,将士们还能稳得住。

文丑也非常配合,强忍着痛披甲,并且把伤口掩盖起来,跟着贾诩游走各处营盘。

……

回到后方营地的夏侯惇等人,一个个像蔫了的皮球,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

刚才清点过了,吕军阵亡近八百骑,曹军阵亡竟然达到了一千零七十,简直是逆天了,这打的是什么伏击啊。

最主要的是,一路的追击,还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张辽、颜良和文丑进了城,如果不是因为还分兵追击了河对岸的吕军骑兵,也斩杀了七八百骑,拉回了一些战马,这一战真是要成为笑柄了。

“我设此计是为了伏杀张辽的,只不想此人竟会以如此莽撞的方式突围,时也命也。”郭嘉脸上露出一抹苦涩。

他推演过很多次了,按着这个计划,多半是不会出任何问题的。

只要张辽一死,到时候把他脑袋往城关下一扔,安丰城里的守军不战自乱了。

谁能想到张辽敢用这种鱼死网破的打法来突围,而且运气也算不错,这种密度的箭雨,只中三箭,当真好命。

“身中三箭,又一路狂奔,就算回去多半也活不了了,咱们调转过去,强攻安丰,必可胜出!”

“我同意仲康的办法!”高览因颜良文丑而死,大戟士又被他们给卖了破绽死了五百,现在张郃恨不得把这两人剥皮抽筋。

夏侯惇拿不定主意,因为在他看来,城里还有赵云啊,未敢擅动,只能看向郭嘉,好歹他设下了这一计真真切切的建了功,差点就把吕军最骁勇的几名悍将都给斩杀了,所以,夏侯惇的态度又变得和蔼了起来,“先生以为如何?”

“罢了,此计不成,已无力再战,班师吧。”郭嘉吐出一口气,显得很无奈。

在他的角度看来,赵云肯定是不在城里的,问题是,张辽背后的高人还在城里。

只要张辽进了城,即便对方是一介谋士也足以稳住大局。

反观曹军,先是吃了陈登诈降大败一阵,这些日子又迟迟无功,今天又没能斩下张辽几人,早就成了强弩之末,强行进攻安丰,最后只会两败俱伤,作为攻城方,自然是付出更大的。

综合比较下来,曹军没有兵力上的优势,士气上又不是碾压,再加上郭嘉很清楚,除了强攻这一条路,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把城里的兵马钓出来,拖下去最后还是要无功而返。

既然如此,那不如早做决定吧。

早有退意的夏侯惇当即力排众议,赞同郭嘉的建议,大军继续返回许昌。

打个胜仗还要撤退,怎么看都有些虎头蛇尾的味道,但夏侯惇不以为然的。

不管怎么说,今天也折了张辽一千五百骑左右,还带回来近千匹战马,算是勉强挽回了一些颜面吧。

至少在曹操面前,自己也能应付着说一些话了。

……

荆襄,襄阳城,刺史府内,不少地方官员都在恭贺刘琮。

就在半个时辰前,天使到了襄阳宣读圣旨,天子赞刘琮年少有德,要擢升他为太常太祝。

这可不得了,汉代是三公九卿制,除了司徒、司空和太尉这三公,下来就是九卿了。

而九卿之首就是太常,太常太祝是太常的从官,负责皇室宗庙的祭祀、祈福等工作。

论俸禄来看,太祝的俸禄都过两千石了,比太守还高。

刘琮今年才几岁啊,一举就成为了九卿之首太常的属官,再擢升,可就有希望直接位列九卿,妥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

自然而然的,荆襄百官要来道贺一声。

可刘表哪能高兴呢,这太常太祝是哪都好,唯独有一点,它是京官,必须去朝廷所在的许昌任职,刘表如何舍得啊。

再加上刘琮自己也很不想离开荆州,他还要夺嫡呢,哪有空啊。

问题是,天子的圣旨可不是你想不去就不去的,除非你有充足的理由、又或者干脆一点,直接撂挑子表明,咱就是不遵你朝廷圣旨。

作为汉皇后裔的刘景升,肯定不能这么干啊,他之所以还能在荆州坐的稳稳当当,这皇室后裔的招牌可帮了他很大的忙,要不然刘备会费尽心机弄上这么一块招牌吗?

至于托词理由,基本是不太现实的,太祝是负责刘家宗庙的工作,一直以来只有刘家人可以出任,你刘琮不是刘家人吗?

“老爷,琮儿若去了许昌,妾身也不想活了,嘤嘤嘤……”蔡氏梨花带雨的撒娇,不时还会用山峰夹上刘表的手臂,哪个干部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