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 第42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7节

 

有了刘艾打头,很快就有其他人一一出列支持。

不算多,但也有十几个人。

龙案下,刘协右拳紧攥,除了他这一道支持外,竟然就没有其他人说话了,这是刘协完全没有料想到的局面,吕林的人干什么,全部都哑巴了,你们还真是不想要这个位置了?

事实上,同样的疑惑也在杨彪的心里产生。

在他的计划里,今日朝堂之上必然是吕林党羽全部下场支持他们的人,声势浩大肯定盖过自己,不过没关系,已经酝酿好了说法来反驳。

一旦形成了僵持局面,陛下再往自己这头倾斜,这事还是很大可能办的成。

不管怎么说,从曹操手里出逃这件事,自己也是居功至伟的,他不相信刘协会支持吕林不支持自己。

结果却是,吕林派系无一人说话,蒙圈了。

这可是手握天下士人晋升之道的太学院院长之职,你们当真不抢一抢?

刘协脸上古井无波,可内心里急切的想跳脚,这个位置必须要让林墨来出任,这是他的计划之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科举推行时天下世家的怒火都发向吕林一派。

同时,他们的出身又注定了是世家们会质疑这是经年累月沉积下来的阶层矛盾,双方到最后注定不能共存。

有了这样的大前提,到时候自己屠杀功臣的事情就不会有任何人有意见了,因为他们都巴不得吕林覆灭。

好,你们不争,那朕来帮你们!

“林爱卿当年在彭城诗会一举夺魁传为儒林佳话,更是赢的才高八斗之名,你在天下士人的心里也是有很高地位的,为何今日不说话呢?”刘协笑的很和善。

此话一出,杨彪就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你们什么时候抱团了吗,陛下这是要偏向吕林?

林墨躬身道:“陛下谬赞了,微臣出身贫寒,未经诗书礼易浸润,不过是学了些诗文小道侥幸夺魁罢了,要论传经授业、资历威望,微臣是远不及杨司徒的,微臣也觉得,杨司徒出任未尝不可。”

这……这一刻,大概刘协和帝党派系的人很懵逼吧。

太学院院长啊,谁握住这个位置就等同于握住了天下士人的心,他竟然真的不要?

莫非我等当真误会了他们翁婿,他们并非曹操,不是权臣。

有那么几个人甚至内心里生出了一丝愧疚感。

乃至于刘协的信念都有些动摇了,他不会真的像国舅说的那样对大汉忠心耿耿吧。

本心而言,刘协是希望林墨去争取的,因为这盘棋他已经全部做了计划,现在林墨来个不争,他反而觉得后面的落子会受到影响。

可人家已经说不想当了,没理由那头要当的你不给,这头不当的你硬送吧。

后悔了,早知道这个局面,事前真应该跟下面人都通个气。

刘协一时间不知所措。

正是杨彪一方觉得胜券在握的时候,赵俨站了出来,“陛下,微臣举荐钟繇钟侍郎,其人博古通今、精研儒学,必能担此重任!”

赵俨,颍川派系的大拿之一,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他对曹家也算忠心,至少篡汉这件事是帮了忙的。

不过曹操迁都的时候,他是在扶风一带,也就跟着钟繇一起来了许昌。

赵俨说完,荀彧也站了出来,“微臣附议。”

之后陆续有颍川派系的人出列支持。

曹操走后,颍川派系的人也跟了不少过去,荀攸、杜袭、陈群等人就不在这里,否则应该都会下场支持的。

他们心里也很好奇为什么林墨不争这个位置,但朝会前两日,钟繇开始主动联系各方人员,表明自己要争太学院院长一职,颍川派系的人自然是支持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个位置落在颍川人手上,对他们也是极为有利的。

所以就连不知悉内情的郭图、辛家兄弟也都出列了,因为,他们也是颍川人。

这样一来,钟繇和杨彪的拥护者似乎能持平了。

双方人马都有些迫不及待的看向刘协,可他们,毕竟不是林墨,落子乱了,刘协的心思也恍惚了,对此显得兴致缺缺的。

林墨抬眼望了望刘协,陛下,我来帮帮你吧。

于是,当朝司空、太尉、太常、宗正、卫将军、征东将军、太仆、太常少卿全部出列,支持钟繇。

这动静,直接让所有人都看傻了。

甚至包括辛家兄弟和郭图,这……这是因为我们吗?

颍川派系的人也很懵逼,这是什么路子?

当然,刘协就更懵了,你们要是支持他,刚才怎么不说话,赵俨开了口你们又全部跳出来,这算什么,玩朕吗?

但很快,刘协和杨彪都有些释然了。

猜想林墨或许是出于某些原因,又或许是真的不想当这个院长,所以一直无动于衷,可他也不想这个院长的位置落在杨彪的手上。

是这样吧?

不得而知。

可这股势力一旦下场,刘协的意见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毕竟这群人来了,逼宫都不在话下。

更何况人家只是在正大光明的表达自己的意愿。

刘协叹了口气,无力道:“就依众爱卿所请,钟侍郎出任太学院院长。”

“谢陛下隆恩!”钟繇跪拜行礼。

可他心里却高兴不起来,苦涩遐想:这一切,如果是真的,该多好……

有你,便够了

关于科举制的推行、取消察举制的圣旨下传到各州郡后,自然而然的引发了轩然大波,一时间大汉十三州的官吏都倍感不安了。

取消了察举制之后,等同于把县令一级往上官吏的权力大幅减弱,今后他们再想凭一己之力带动整个家族,显然是不现实了。

大家伙生气归生气,可这股火却无处发泄,毕竟圣旨是刘协下的,太学院的院长又是颍川世家大族钟繇,整件事看起来好像真的跟吕林翁婿毫无关系,这就使得他们无法凝心聚力来反抗这道政令的推行。

江东方面,吴郡吴县的陆府,四大家族的家主再次齐聚一堂,为的也是这件事。

“如果要这么玩,那我们可就不如支持曹操了,哪怕是支持孙策也比支持吕林强。”张允被气的直拍桌子。

“这事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朱桓皱着眉头闷声问道。

“陛下被再次接回许昌之后就下达了这道诏令,要说全然没关系,只怕没人相信。”

顾雍涩声摇头,“可就算有关系又能怎么样,这件事从头到尾他们翁婿摘的干干净净,天下世家就算有心联合抗衡这道旨意也没有突破口。”

顾雍的心里跟刘协算是想一块去了,如果出任院长的人不是钟繇是林墨,那天下世家可以说是他要挟了天子,一介流民出身的人早对世家不满,往后的苦日子还会继续下去,与其这样不若趁早反了。

可问题是,情况并非如此。

天下世家此刻便是人心躁动,也只能焦躁不安罢了,不可能有付诸实际的行动。

“你怎么不说话,一个平南中郎将就让你甘愿放弃家族未来?”张允看着一直默不作声的陆逊问道。

陆逊微微一笑,摇头道:“方今天下大势,吕林一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此时讨论是不是要继续归顺朝廷还有什么意义呢,继续支持孙策也不过是垂死挣扎。

不过我倒是真的很想知道如今的许昌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