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节

 

赶海:lv1,1/100

宗教知识:lv1,1/100

算命:lv1,1/100

祈禳:lv1,0/100

历史学:lv4,0/400

苏泽有些喜悦,《百景图》这个属性点功能竟然也带过来了!

而且自己的历史知识竟然也变成了技能!还被评价到了lv4级!

《百景图》这个垃圾手游中,人物属性也是一个很大的肝点。

智力、力量、敏捷和魅力统称为四维属性,属性越高自然是越强大。

5点相当于一个普通成年人的平均水平,10点就是一般天才的水平了,而15点则是小有名气的天才水平,20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天才水平了。

目前苏泽除了智力和魅力超出常人之外,力量和敏捷还要比普通成年人要低。

当然,这个普通成年人指的是现代社会的成年人,长宁卫这些成年人面黄肌瘦的,估计大部分人还没苏泽的力量和敏捷属性高。

让苏泽惊喜的是,这些属性是可以提升的!

在《百景图》中,只要将一门技能肝到lv5,lv10,lv15,lv20那就能获得一个自由属性点,可以选择加在四维属性上。

同时每一个技能到了lv5、lv10、lv15、lv20,还能随即抽取一个“被动技能”,这破游戏的肝点环环相套,才让苏泽这个铁公鸡也沉迷游戏中,每天都以肝代氪。

属性点和被动技能如果也在这个破系统中,那这个系统就相当强大了!

苏泽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将一门技能肝到lv5看看!

看向自己的技能,目前历史学已经到了lv4,只要找到肝历史技能点的方法,很快就能有一门技能到lv5了!

未来可期啊!

九姑婆说完了家庙的来历,她翻开泛黄的旧书说道:

“我们长宁卫的家庙,供奉的是三师太娘娘,祖庙是泉州的三师太宫。”

“不过从道脉上算,我们是承袭的闾山法脉,三师太也是闾山法脉下崇敬的正神,所以我们家庙虽小,也是传承有序的。”

【参加早课,宗教知识+1,lv1,2/100】

又涨了?苏泽有些激动,坐着听早课就能涨经验值,宗教知识这个技能也太容易肝了吧!

不过苏泽很快就明白了,每次需要听到新的内容才能涨经验,恐怕这个技能到后面反而比算命之类的更难肝。

闾山派是整个南方地区都很流行的道家法脉,没想到长宁卫这个小小家庙竟然还有这样的传承。

“闾山开派祖师是许逊真君,不过我们闾山法脉不需要像龙虎山那样敬拜祖师,你们只要知道这一点就够了。”

【参加早课,宗教知识+1,lv1,3/100】

苏泽看到又涨了技能点,听得更加的认真。

他对明代宗教研究的不多,不过此时lv4的历史学技能发挥了作用,苏泽忍不住问道:

“许逊真君就是那位晋代斩杀鄱阳湖蛟龙的道家真人吗?”

九姑婆意外的看着苏泽,点头说道:“正是那位许真君。”

怪不得东南沿海地区都普遍信奉闾山法脉,恐怕也是因为这位许逊真君能斩杀蛟龙,所以被认为拥有降服海上风暴的能力。

【历史学+1,lv4,1/400】

寒菜粥

苏泽看着提示,历史学增长了?

原来历史学还可以这么肝经验?

增长见闻就能增加“历史学”的经验值,那岂不是很容易就能肝到lv5?

一想到这里,苏泽又想到了自己藏在海滩悬崖裂隙里的长宁卫族谱!

对啊,那自己研究长宁卫的族谱,是不是也能提升历史学的经验值?

苏泽眯起眼睛,思考着什么时候去海滩上将族谱拿回来。

九姑婆讲了一会儿早课,看到小小萝卜头林彩娘已经神游天外的样子,暗暗的叹一口气。

卫所里的年轻人实在是没几个成器的,林彩娘这个孩子虽然勤奋,但是没什么天资。

比起来苏泽这个外乡人,反倒是做庙祝的最佳人选。

九姑婆又叹了一口气,苏泽来历不明,又是个读书人的种子,肯定是不可能甘心在这座小小家庙做庙祝。

只有自己这把老骨头再加把劲儿,将林彩娘快点带出来。

九姑婆说道:“今日早课就到这里,我熬了寒菜粥,去喝粥吧。”

听到寒菜粥,林彩娘昏昏欲睡的小脸立刻精神起来,她连忙从蒲团上站起来,眼睛滴溜溜的看向后厨。

苏泽扶起了九姑婆,小小萝卜头这才反应过来,也搀扶着九姑婆,一道走向了后厢的厨房。

原本家庙是没有单独的食堂的,自从苏泽和小小萝卜头来了之后,九姑婆指挥苏泽搬出一块破旧床板,支在了厨房边上,成了三人进食的地方。

米饭的清香夹杂着菜叶的蔬香,从后厨的大锅里冒出来,林彩娘的口水更是快要流下来。

九姑婆宠溺的摸了摸小小萝卜头的朝天辫,掀开锅盖,热腾腾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厨房。

如今还是二月,就算是闽南天气也有些寒冷,这一锅粥里没有多少米,飘荡着几片青绿色的菜叶。

九姑婆给三人盛上了粥,小萝卜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本来就容易饿,迫不及待得就着滚烫的粥大口的喝了起来。

苏泽看着粥里漂浮的几粒米和菜叶子,这古代百姓的日子也太苦了。

前几天刚刚喝这个寒菜粥的时候,苏泽还觉得颇有些乡间野趣。

可是顿顿都喝这个粥,苏泽看到了菜叶子就想吐,每天不到午时肚子就饿得咕咕叫。

但是家庙一天只吃两顿饭,一顿饭是早上早课后,一顿是太阳落山前,苏泽每天都要饿着肚子打扫家庙,就算是这寒菜粥再难以下咽,他也要忍着喝下去。

看着小小萝卜头狼吞虎咽的样子,苏泽就知道林彩娘在被九姑婆收为弟子前,怕是还喝不上这口寒菜粥,也难怪这卫所的人都面黄肌瘦的。

苏泽端起碗,和寒菜一起煮出来的粥格外的粘稠,就像是勾了芡一样,喝起来口感和鼻涕差不多。

苏泽曾经在大学里读过古代的食谱,知道这寒菜就是冬寒菜,也叫冬苋菜,是一种古老的蔬菜。

诗经中“七月烹葵及菽”,其中的葵就是指的这种菜。

因为冬寒菜耐寒,在冬季也能生长,所以在十字花科的白菜占据餐桌之前,一直都是民间广泛种植的过冬蔬菜。

而寒菜在切开之后会渗出粘液,和粥一起煮了之后非常的粘稠,在缺乏食用油的古代,这种粥非常容易下咽,而且吃下去有饱腹的感觉,一直以来也深受穷人的喜爱。

九姑婆家庙后的三亩庙田,其中半亩就是种的这种冬寒菜。

不过这种寒菜有种淡淡的苦味,而且吃起来黏黏糊糊的,在明清之后就被白菜取代,逐步退出了中国人的餐桌。

现在也由不得苏泽挑食了,他迅速将碗中的寒菜粥喝完了,然后对着九姑婆说道:

“阿姑,我想去海边转转,能不能找点海货。”

这几天苏泽都老老实实的躲在家庙中,渐渐的长宁卫中对他的风言风语就少了些。

百户出海归来,如今整个长宁卫都在传颂百户枪刺龙王的事迹,对苏泽的关注少了一些。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