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10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5节

 

孙典史客气的站起来,对着苏泽行礼道:

“多谢长宁卫和苏相公出手,剿灭了黑山贼,给我那田庄上下一十三口人命报了仇!”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孙典史的来意,原来是上门表示感谢的。

长宁卫剿灭黑山贼的消息已经传开了,身为县衙典史肯定消息灵通,这也算是间接给孙典史报了仇,上门致谢自然是应该的。

长宁卫坦然手下礼物,孙典史继续说道:

“如今东南都不太平,我那庄子这几年糟了两回劫了。”

说完,精明的孙典史看了看苏泽的脸色,他已经从林显扬那边知道了,如今的长宁卫苏泽能做大半的主,救援背山村的命令就是苏泽下的。

看到苏泽没有表情,孙典史继续说道:“不过有长宁卫保一方平安,今后我是放心了。”

看到苏泽还是没有表情,孙典史说道:

“老夫这次来,不仅仅是为了自家的庄子,这次被那黑山贼祸害的另外两个庄子的主人,都拜托老夫来长宁卫,希望林百户能照拂一下。”

苏泽一下子明白了孙典史的来意,原来是交保护费的。

果然孙典史又掏出一个锦袋,打开是两枚二十两的束腰银。

孙典史双手奉上道:

“这是我们襄助长宁卫练兵的捐银,以后可以每年为定例,但凡仰仗卫所大军出动的,自然还有助捐!”

苏泽明白了孙典史的意思,他们附近的三个田庄,一年给长宁卫缴四十两银子的保护费,如果真的出动卫所军队,他们还会加钱。

苏泽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长宁卫竟然也有接受捐银的时候,还是有人上门来捐的。

不过这笔买卖也很划算,四十两银子一年的保护费,真的动手还有另外加钱。

苏泽想了想说道:“我长宁卫只管剿匪和抗倭,你们三座田庄的其他争端我们不管。”

“那是自然!”

苏泽想了想又说道:“我前几日和背山村陈氏族长也谈了,农闲的时候,陈氏派十名青壮来我们长宁卫操练,你们三个庄子也可以派人来,弄一个联防队来。”

“也不求联防队能杀敌,只要日常巡逻,免得黑山贼下山都没消息。”

孙典史立刻说道:“还是先生想的周全!他们两个庄子孙某不敢保证,我们孙家田庄必定出人!”

不愧是礼房典史,这孙典史说话就是让人听着舒服。

不过这家伙能在县衙和徐士盛斗法,还隐约占据上风,也是老狐狸了。

现在这家伙和长宁卫的利益是一致的,鹿大王要登陆,联合周围的力量,也是苏泽的抗倭方案。

谈妥了主要的事情,接下来自然是宾主尽欢。

孙典史又听说陈默群和何良俊前几日才来了长宁卫,更是对苏泽态度恭顺,当场也表示要捐一些纸张毛笔过来。

送走了孙典史,苏泽又拉着林显扬询问他去县衙报道后的事情。

林显扬补了县衙的书吏,他是军卫出身,白知县将他安排到了兵房。

南平县兵房比较尴尬,除了林显扬之外只有两名书吏和四名帮书。

原因也很简单,南平县没什么兵马可以管的。

延平卫的事情是省城的都司衙门和知府衙门管,长宁卫这样的海卫是福建海道衙门和被倭把总司衙门管。

南平县能管的兵马,除了李虎的那些民壮,也就是只有传递军情的兵马驿站,剩下的就是看守城门的城旦。

不过兵房权轻,有权有势的也不想要分到兵房,两个老书吏也都是简单的日子人,这就和当今衙门边缘部门都是混日子的是一个道理。

兵房好啊,南平县的城防图和关隘图都在兵房存着,日后造反的时候有林显扬在兵房做内应,可以很容易打下南平县城。

刚刚和林显扬谈了几句话,又有正卒过来传话,说是林默珺有事情喊自己去百户所。

苏泽无奈的对林显扬说道:

“我先去见见百户。”

“阿泽兄弟贵人事忙,我去见过爹爹和侄儿就回县城了。”

林默珺喊自己去百户所是什么事?难道海上又不太平了?

林默珺的请求

今天百户所中的林默珺没有穿军服,而是穿着一套宽松的常服。

将头发用发簪扎起来,林默珺虽然还蒙着面,但是看起来比平日少了几分英气。

对于林百户是女儿身承袭百户这件事,苏泽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如今朝廷东南倭寇严重,很多卫所的百户千户缺编都得不到补充,上一任林百户战死后,福州府的都司衙门和海道衙门其实也亏心,眼看着袍泽救援福州府却被倭寇屠戮,满城的指挥使千户都不敢出城救援。

所以林家上报让林默珺暂代百户的申请,都司衙门都没派人核验就直接送交兵部备案了。

林默珺的想法也很简单,等两年后林良珺成年之后,伪造战死失踪,就可以将百户的职位让给弟弟。

对于长宁卫的那些知情人来说,只林默珺姐弟继续做卫所百户,保证林家继续承袭百户,那长宁卫就能人心安定。

若是真的从远宗来个不做人的,长宁卫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苏泽进了百户所,林默珺将一封信和一本书递给苏泽。

“这是我世伯寄来的兵书和信,有件事想要和苏先生商议。”

兵书?

苏泽正准备将“兵法”技能肝到五级,这就有人瞌睡送枕头?

兵书可是很难找的,大明朝对于兵书的态度也是时禁时松。

国朝初期,自然是对兵书管制很严格的,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兵书的管理也没有那么严格了。

不过市面的上的兵书还是很少,原因也是很简单,谁没事做买兵书看啊!

大明朝有武举人,但是能去参加考武举人的,都是勋贵军卫之后,至少也是个千户子弟。

这些人都有家传的兵书,而普通读书人没事买兵书干嘛?

这玩意儿印了也不赚钱,建阳的盗版书商都不爱印。

不过到了明末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明末时局动荡,读书人也喜欢买点兵书,这样才可以键政国家问题。

不少根本没有带过兵的读书人也开始写兵书,用自己臆想的进策来邀买名声。

在这样卷的风气下,崇祯初年三十年平辽的口号压缩成了三年平辽,各种“平辽策”、“安定策”堆满了皇帝的案头。

嘉靖到万历年间也有读书人开始自己写兵书,不过这个时候的兵书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一看书名,乖乖,《续武经总要》。

苏泽一下子来了兴趣!

《武经总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在整个宋朝都是指导宋代官军的重要军事书籍。

这个《续武经总要》可不是书铺中那种《多能鄙事新篇》这种盗版书商的花活儿,而是一本正经八百的兵书!

这本书是明代著名将领俞大猷和他恩师赵本学合著的正经兵法书!

苏泽看向林默珺问道:“百户的世伯姓俞?”

林默珺疑惑的看着苏泽问道:“你认识俞世伯?”

苏泽真心的说道:“久仰大名!”

林默珺有些疑惑,自己这位俞世伯确实在福建很有名,但也只是在卫所系统内有名,苏泽这个读书人也知道?

林默珺说道: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