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16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8节

 

明初之通倭,类似于汉代的“私藏甲胄”,反正说你有罪就有罪。

等到三场考完,苏泽只觉得全身都累,县试还是科举考试中体力消耗最小的,看来身体不好还考不了科举。

主榜和副榜总共就只有五十几份卷子了,白知县用了半天时间看完,拿出红笔勾选了苏泽的卷子。

点下来了案首,又定下了前二十名的次序。

礼房的吏员们拆开糊名,然后开始核对誊抄的卷子和原来的卷子是不是一样的。

白知县也亲自查看,这个步骤是怕誊抄错了考试号,更怕胥吏从中作梗,将考号登记成别人的。

确定无误之后,再由礼房拿来之前登记的《考用登记簿》,确认考号和考生的名字。

这自然又要核对笔迹,防止出现代考替考的情况,等到一切忙完了之后,就由礼房书吏誊抄到红纸上。

陈朝源运气不错,苏泽以前也经常和他讨论平倭的事情,他策论写的不错,进了五十人的县试通过名单。

包括苏泽在内五十人,就算是通过县试考试了,他们的名字和信息会被统计,登记到《南平县考簿》上,送到府衙之中。

县试中除了案首有含金量,其他名次没太大的意义,不过能通过县试也是喜事,礼房的书吏帮书们跃跃欲试,接下来就是报喜了。

除了红榜之外,每一个通过县试的考生还有一份单独的榜帖,这算是县试合格的毕业证书。

案首的榜帖上夹一道红佥,也就是一道红纸裁成长条贴在榜帖中央,这叫做佥红榜帖,是最有含金量的榜帖。

礼房众人都看着这份佥红榜帖,苏泽可是县里的名人,产业多出手也大方,他今天中了案首,必然有红封打赏。

礼房典史也知道手下的心思,县试报喜也是礼房进项之一,不过这不是乡试或者进士放榜,县城里给不起赏钱的读书人也多。

礼房典史干脆拿出竹签,手下众书吏开始抓阄,一个幸运的帮书抽到了苏泽的榜帖,喜滋滋的冲出去报喜去了。

红榜张帖,南平县燃起爆竹,苏泽看到红中正中的“苏泽,长宁卫帖军户”。

【县试夺魁,科举技能+1000,lv6,2205/3000】

苏泽还想着怎么科举答题不涨经验的,原来是放榜的时候涨啊。

舒坦了。

苏泽原本对于案首的位置不在意,但是看来案首能多加经验?

那府试案首,那就要争上一争了。

府试前的集市

拿出红封打发了送榜帖的书吏,苏泽又接受了众人的恭贺,再派人将喜讯送到长宁卫去,忙碌了一天才消停了。

海瑞的心情也是非常的好,自己两个学生通过了县试,这也算是他的成绩了,只是想到了熊岳,海瑞心中又有些难受。

放榜之后,自然有那考了好几次都没过的老生童痛哭流涕,也有一次就考过的幸运儿放声高歌。

虽然只是童子试第一关,但也已经有商贾准备榜下捉婿了。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读书人,一看就没什么背景,连个书童都没有的,还自己挤过来看榜,在高呼“中了,中了”之后,就被南平县城内一家商贾的下人绑了,带回去成亲去了。

至于这桩婚事能不能成,就要看这读书人有没有糟糠之妻,以及商贾的嫁妆丰厚不丰厚了。

陈朝源也快要哭出来,他蹉跎多年终于考过了县试,好歹科举之路能继续走下去了。

林清材的神色有些落寞,不过他倒是调整的很快,他是今年第一次参加县试,考不过也是正常的,和苏泽这样第一次就考过的反而是特例,而第一次就考中案首的,那就是怪物了。

陈朝源说道:“科举多年,总算是对家里有个交代了。”

考过童子试的叫做秀才,其实在秀才之前都可以叫做童生。

在科举进一步内卷的时代,只有考过县试的才能自称童生。

也就是说,苏泽和陈朝源可以自称童生了。

童生没有政治上的特权,但是在读书人中已经算是出头的了。

福建科举之风盛行,大宗族都有社学,卫所有卫学,一些村子还有乡学、村学,大户人家还有私塾。

有了童生的资格,就可以担任塾师了,一年聘金也有一二十两银子,年节还有礼物,算得上是小康生活了。

而且通过县试,以后就可以直接参加府试,如今读书人越来越卷,早点拿到入场券总是好的。

于宗远这厮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也从福州府赶回来,拉着苏泽到邀月楼上畅饮了一场。

除了恭喜苏泽中了县试案首之外,又是向苏泽大倒苦水。

福州的窑子消费高,吃喝拉撒消费贵,总之就是一个“福州居大不易”。

苏泽都无语了,你一个福州左卫的总旗,不是应该住在军营吗?怎么天天都在福州城吃喝玩乐啊?

也难怪于宗远好几次向店铺支钱,原来是福州这个销金窟太花钱了。

苏泽想到了什么,向于宗远打探福建军司衙门对“鹿大王”的态度。

等于宗远说完后,苏泽也是无语,看来他还是小看了福建上下官员接受现实的能力。

现在福建海域的商船,都是挂着月港标志的船。

对于悬挂月港标记的船,林默珺也会在海上“抽检”,若是假冒月港的船也会被抢劫。

但是福建的海商很快发现,福建海域突然好走了。

原因也很简单,有“鹿大王”坐镇,福建海域的那些小倭寇都销声匿迹了,要知道“鹿大王”可是不管你是不是倭寇,只要没有月港旗帜就直接打的。

有“鹿大王”坐镇,一些经常扮作海盗倭寇的商船也不敢随意“下海”抢劫了,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当起了海商。

以至于整个福建海域大治,海上秩序井然。

而福建的官员也注意到了海上的秩序,“鹿大王”只要不登陆,这个结果似乎,还不错?

陆地上没有倭寇,海上只要没有战舰损失,那也是没有倭寇。

商人继续在海上做生意,福建那些海商家族继续赚的盆满钵满。

甚至有的商人觉得,这样的秩序永远维持下去多好啊!

月港迅速的恢复了繁荣。

于宗远放下鸡腿说道:“兵部的消息,倭寇破浙江德清,把杭州城都围了,如今浙东糜烂,比起来福建真的是一方净土了!”

苏泽也从长宁卫那边得到了消息,正月初一大倭寇徐峰出现在浙东海上,率部围攻宁波、杭州,浙江倭乱愈演愈烈。

长宁卫和俞大猷也断了书信往来,也不知道他带兵驻守什么地方去了。

听说朝廷因为东南倭乱愈演愈烈,罢免了兵部尚书聂豹,群臣都在上书平倭策,严党和清流都开始争夺平倭的领导权。

嘉靖皇帝罢聂豹这个兵部尚书后,对于群臣上书的态度也很奇怪,那就是“不报”。

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

不报就是皇帝看了上奏题本,但是不批示也不发还,就是一个已阅不回的状态。

这下子朝廷中的投机分子却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已阅不回,表示皇帝重视这个事情,只是对之前的上奏题本不满意。

那只要能打动皇帝,不就能获得平倭政策的主导权?

于是这批大明顶级做题家,都在家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