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20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5节

 

苏泽就让他去勘探五峰山上的地形土壤。

韩历这个阴阳生水平确实不错,很快就规划出了一道省力的开工路线。

“汝霖兄,真的要将这里淹了吗?这可都是上等的水田。”韩历看着外面的农田问道。

苏泽点点头说道:“黄家开垦的这些水田,都是从河床中挖的土,河床上的土壤富含腐蚀质,是最上等的土壤。”

“五峰山后的这些田,都是从河道边上的沼泽开垦出来的,这些天然沼泽原本是闽江的蓄水池,在涨水的时候能够蓄住河水,让闽江下游的水不会涨太高。”

“但是这些大户加高了河堤,让上游的河水失去蓄水池,一旦下暴雨闽江下游就会泛滥。”

“我看过县志,在成化年闽江十年才有一次泛滥的记录,但是到了本朝就变成了五年一次,三年一次,最近三年就泛滥了两次。”

韩历家传阴阳生,也是学过一些堪舆知识的,他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原来如此,没想到河水泛滥和开田也有关系啊。”

苏泽点点头说道:

“泛滥平原,就是文明孕育的。盘殷就发源于泛滥的殷水,而几乎所有古城都建立在大江大河边上。”

苏泽用树枝在地上画出一副长江黄河的简单地图,然后点出几个城市来。

众人都放下手中的事情,围着苏泽听他讲课。

这些日子大家已经习惯了苏泽突然开讲,而这些知识虽然科举不考,但是众人却一点都不想要错过,用陈朝源的话说,这些都是“近乎于道”的大道理,也就是苏泽这样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才能领悟的大道理。

“古之先民用泛滥的河水种植庄稼,才从渔猎中定居下来,有了耕种才有了语言,文字,才有了文明的火种。”

“有了城市,自然要防止河水泛滥,先民学会拦河造坝,将河水束于河道中,可为何大江大河日益泛滥,洪灾的记录越来越多?”

“我大明朝能推翻元朝,也是因为元朝水患严重,元相脱脱征集天下百姓修黄河。”

众人点头,这些年来大江大河经常泛滥,特别是黄河几乎是两三年一泛滥,年年都能听到洪灾的消息。

苏泽又在地上画上了几个圆圈说道:

“史书中有云梦泽、大泽,这些大泽为何消失,就是先民们围河开田,而原本这些大泽就有蓄养河水,在泛滥期间承担蓄水池的作用。”

“现在情况就是大江大河治河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泛滥的次数越来越多,根源就在如今治河都是加筑河堤,这都是饮鸩止渴,河堤越高,泛滥决堤后造成的破坏越大,大河附近的一些城市,河堤都超过城墙,大河都已经成为悬河,一旦决堤就是一座城市被毁。”

众人听得触目惊心,但是联想到这些年来福建的水患,似乎苏泽说的有道理。

韩历问道:“汝霖兄,可有根治水患的办法?”

苏泽摇头说道:“或许在国朝初年还有办法,可如今这个世道想要根治水患,太难了。”

众人很快明白了苏泽的意思,如今朝廷的徭役都已经这么重了,更别说征集大量人员去治水了。

大元亡于治黄耗尽民力,这个教训大明读书人都隐约懂的。

去年京西的雪灾朝廷都派不出人手赈济,只能将灾民挡在京师之外,更别谈治河了。

韩历又问道:“可是先民开拓大泽,也是为了吃饱肚子啊。”

苏泽点头说道:“那是自然,古之大泽,如今都是良田,可古人有大泽来开荒,如今咱们福建山地都已经开垦的差不多了,后人又要开垦什么呢?”

这句话将众人问住了。

苏泽又说道:“唐初府兵授田,人均一顷,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那时候凡成年男丁都有所授。”

大家倒吸一口气,如今整个南平县,家里有一顷田的都算是家底丰厚的地主了,普通自耕农往往也就几亩田。

福建田亩紧张,每年勤勤恳恳耕种下来,交了田赋和田租之后都吃不饱饭。

人口增长和田亩土地的问题,就这样摆在了众人面前,李起元补充说道:

“南平能开荒的土地都开的差不多了,要不然黄家这些大户也不会来五峰山拓荒,而国朝初年开始人口就不断增长,人多而田不变,地少人多才是这些年饥荒不断的原因。”

苏泽赞许的点头,当这一切都摆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一股沉甸甸的感觉压在众人心头。

韩历问道:“汝霖兄,可有破局之法?”

众人都看向苏泽,苏泽指着海上说道:“殖拓。”

“殖拓?”

苏泽又在地上再次画出地图说道:

“这是澎湖,这是我们福建,澎湖有福建四分之一大小,虽然澎湖中间也有山,但是沿海土地都是可以耕种的。”

当苏泽画出地图的时候,众人才发现原来澎湖竟然这么大。

苏泽接着向下,又画出一个大岛:“这是海教谕的老家琼州,琼州比澎湖还要大,但是人口还不足延平府一府的人。”

苏泽又接着画下去:“琉球、吕宋、安南、占城、爪哇、暹罗,自国朝初年以来,闽广百姓就多有移民者,佛郎机商人说在吕宋多有操持福建乡音的百姓。”

大家都是福建人,福建人移民南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这些百姓背井离乡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家乡没有土地耕种了。

但是禁海是国策,众人纷纷沉默下来。

陈朝源叹息说道:“我等资质驽钝,不是读书的材料,只希望汝霖能科举高中,日后若能位列阁部大臣,能让朝廷撤去禁海令就好了。”

苏泽心中却不以为然,禁海令不仅仅是禁止海洋贸易,更是禁止对海外的探索。

就算是隆庆开关,也不过是允许商船贸易,大明朝依然没有对外殖拓和探索。

对于大明这种陆权大国来说,稳定压倒了一切,海外领地是脱离帝国掌控的不安定因素。

苏泽没有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他需要的只是给众人心中播撒出一颗种子,日后这种子自然会生根发芽。

【当众讲学,讲学技能经验+20,lv3,267/300】

就在苏泽讲完学之后,陶公公一脸笑容的走了进来。

“苏相公!告起来了!”

陶公公激动的说道:

“南平城里的消息,黄家和另外几家大户的官司真的打起来了,府衙推官张思敬偏袒黄家,将一些土地判给了黄家,另外几家已经将官司打到按察使司,按察使司已经将案子发往汀州府推官重审了!”

苏泽脸上露出笑容,在陶公公放出三倍高价赎买土地的时候,很多山上有田的大户已经准备退出了。

可他们没想到,黄家跑的更快。

张思敬迅速将几个争产的案子做出判决,将那些争议土地判给黄家,想要快刀斩乱麻的退出这场漩涡。

可其他大户一看不干了,这下子黄家没了损失,可是他们的损失就大了!

原本土地登记就不足,还将这些土地判给黄家,众人都觉得被黄家坑了。

众人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干脆再一纸讼书告到了福州府。

苏泽疑惑的问道:“为何按察使司不亲自审理,要发给汀州府推官厅重审?”

王逊家中是做讼师的,他说道:“按察使司直接推翻张推官的判决,那就等于撕破脸了,而且各地上诉的案子如果巡按大人都亲自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