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21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8节

 

可是这一次陶公公立下大功劳,等到铸币完毕肯定要回京升职的啊,这可要怎么办!

方尚书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内阁的会贴,召唤他入内阁议事。

议事?朝廷又要用钱了?

这些日子内阁议事就只有一个主题,要钱。

东南抗倭要钱,北方俺达犯边要钱,辽东生番叛乱要钱,西南土司安抚要钱,偌大一个大明王朝,开门就是柴米油盐,事事都要方钝这个户部尚书操心。

户部是一滴都没有了!

坚定了这个信念,方钝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内阁,可等到他看到严阁老递过来的条子,方钝揉了揉眼睛。

“陛下要重开琉球朝贡?”

方尚书也没想到,急匆匆的将他喊道内阁,竟然是为了这件事。

严阁老低着头说道:“宫里的消息,福建巡抚汪道昆上了密揭,琉球使者手里有龙涎香,请求陛下重开朝贡,允许琉球使团入贡福州。”

严嵩能在内阁说宫里的消息,自然就是皇帝默许发出来的消息了,方钝脸色有些难看,朝贡这个事情是户部最头疼的。

每次这些藩属国入贡,都是拿一些皇帝喜欢的奇珍异宝,然后还要户部掏钱赐金让使团返回。

说白了,朝贡这个事情,就是皇帝拿宝贝,户部掏钱,至于为什么是户部掏钱,外交事务你户部不掏钱吗?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满剌加被葡萄牙人入侵,满剌加使者求援的时候,户部为什么坚持不肯救援。

救援出兵要掏钱,朝贡也要掏钱,丢了满剌加,户部反而少了一笔开支。

这琉球要重新入贡,那又少不了要户部掏钱,而且琉球这次搞来了龙涎香,日后再搞来更好的东西,户部岂不是又要掏更多的钱?

不行!必须要阻止!

但是方尚书突然楞了一下。

“阁老,琉球是从福州入贡吧?”

严嵩点点头,他和方钝不算是一党的,这位方尚书严嵩并不喜欢,可以知道他是精干的财臣,才能做了这么久的户部尚书。

琉球从福州入贡,这是户部小官都知道的事情,方尚书为何还要确认?

方尚书立刻说道:“重启琉球朝贡兹事体大,需要得力人手操办。”

严嵩点点头,地方上掌握朝贡贸易的是市舶司,但是如今倭寇乱起后,各地市舶司都已经荒废了。

要重新启动琉球的朝贡,就要重新拉起市舶司的班子来。

方尚书立刻说道:“市舶司提举一向是宫内人担任,户部以为福建铸币的陶大监精通财政,可以主持福州市舶司的事务,主持重开琉球朝贡。”

严嵩愣住了,徐阶也愣住了。

这位方尚书其实也不算是清流,到了他这个地位,算是自成一派了。

方钝是湖南岳阳人,他做官之后一直提携同乡,当上户部尚书后更是出资捐资建岳阳会馆,安排同乡仕宦居住。

还组织同乡共为“乡约”,其实就是组建以湖南同乡为主的同乡政治同盟。

严嵩和清流都不太喜欢他,但是他把持户部多年,在朝堂上也有相当的分量。

严嵩本来还准备花力气说服方钝同意重开朝贡的,可没想到自己劝说的话还没说出口,方钝就直接同意了。

这户部一向扣扣索索,怎么今日答应的这么痛快?

严嵩也是千年的狐狸,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陶公公!

陶公公在福建弄得这一套太妙了,吓得户部不敢让他回京。

主持朝贡贸易是肥缺,相必陶公公不会拒绝,而市舶司的职务肯定要干上几年,能拖上几年就是几年了。

严嵩也不愿意陶公公返回京师,他立刻明白了方尚书的意思。

这位老奸巨猾的内阁首辅很快就赞同了万尚书的意见,在内阁的票拟上签字用印,支持福建巡抚汪道昆提请在福州重开琉球朝贡的意见。

等到李芳将内阁票拟送到御案上的时候,嘉靖皇帝提起朱笔,亲自在票拟上批红,准了汪道昆的提案,在福州重开琉球朝贡,重建市舶司,让正在福建铸币的陶公公兼任市舶司提举,全面负责和琉球朝贡的事宜。

拿到圣旨的李芳,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这一次陶公公立刻大功劳,作为举荐人的李芳自然也是得了好处。

从福建分润的好处不说,陶公公作为李芳的党羽,更加强了他在司礼监中的话语权。

但是陶公公的表现如此亮眼,李芳也有些犹豫了,若是他返回紫禁城,岂不是也要和自己争宠?

由陶公公提举福州市舶司,这算是一个肥差,也能补偿陶公公的功劳,与此同时又可以让陶公公继续留在福州捞钱,而不用返回紫禁城威胁自己的地位。

两全其美!

皇帝、内阁、内廷、户部全部都支持,这道命令以极高的效率发往福建。

如果苏泽知道这次任命的决策过程,只会感觉大明朝只会小赢,自己永远大赢,反正都是赢!

从福州府返回南平的苏泽,还没能歇脚,就被新任南平知县请到了县衙去。

新任南平知县姓孙,出身远不如之前的白知县,他是举人出身,苦熬多年才混成了知县。

孙知县已经年过五旬,留着山羊胡子,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师爷而不是知县老爷。

苏泽在白知县交接的时候见过这位孙知县,可是从那次见面之后苏泽就在外奔波,他实在想不通这位孙知县急着见自己是为了什么。

孙知县的态度放的很低,近乎于谄媚的说道:

“解元公年轻有为,日后必能科举高第!”

被孙知县这么捧着,苏泽都不知道如何搭话了,他寒暄了两句,这才被孙知县拉着坐下。

一坐下之后,孙知县长吁短叹道:“解元公,今年秋粮征收还有缺额啊。”

苏泽知道正戏来了,难道这就是知县化缘来了?

苏泽面色古怪,他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变成黄老爷。

可是看看南平县,长宁卫已经是南平最富饶的地区,苏泽在城里还有多处产业,山上还有诺偌大的茶园。

除此之外,前任知府是他未来岳父,他的房师是福建巡抚,和陶公公胡公公两个宫中的大太监相交莫逆。

好吧,自己果然就是黄老爷。

也难怪孙知县用这样商量的语气和自己说话。

黄老爷也不是冤大头,县里的征粮指标达不到要求,总不能自己去填这个窟窿,我苏泽可是守法纳税的乡绅!

苏泽说道:“我长宁卫是军卫,是不纳粮的,武夷山的茶园也是上茶贡的。”

孙知县苦着脸说道:“我知道我知道,长宁卫是军卫,是不纳粮的,只是今年田税差的太多,所以想要请城里大户慷慨解囊,现在城里请大户助捐,大家都看着解元公呢!”

苏泽没想到自己竟然遇到传说中的摊派,他看向孙知县说道:

“今年福建虽说有些雨,但最后也没闹灾,总体上也算是风调雨顺,怎么秋粮都征收不足?”

孙知县苦着脸说道:“哎,解元公日后肯定是要入仕的,等你做到我这个位置上,就自然明白我的难处了。”

孙知县摸着山羊胡子说道:“如今我大明朝就是这么一个怪事,越是风调雨顺的,越是收不上粮食来。”

“这是为何?”

“因为谷贱啊。”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