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26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8节

 

高拱家里也同样不穷,他父亲就是进士,曾经官至光禄寺少卿。

高拱家的房子要比张居正的宅子还要大,是当年他父亲在京师当官的时候购下的。

而且他在裕王府讲学,裕王府隔三差五也都有赏赐,他不过是替着整个京师的官员义愤。

再这么下去不能聊了,张居正连忙说道:“肃卿兄,慎言!”

高拱也明白自己失言,捐款这事情确实不好议论,你说君父家的宅子烧了,捐钱给君父分忧也是臣子的本分。

高拱只是不满六部九卿衙门这种逼捐的行为。

高拱比张居正还要大十二岁,但是性格上反倒是不如张居正稳重。

他发完了牢骚说道:

“胡宗宪给户部上书,要以浙江钞关税为抵押,发行抗倭捐,这事情在户部争论了好几天,听说严阁老和户部尚书把这件事上奏到陛下那边,这才通过了。”

高拱是裕王的讲读,自然要比张居正的消息灵通些。

高拱知道张居正关注钞关税法,他打听到了消息就过来告诉张居正这个消息:

“听说能这么快通过,南京户部那位方侍郎也附属赞同是主要原因,你不是说那位方侍郎是满朝财臣第一吗?他竟然会同意胡宗宪这么干?”

高拱和张居正都是翰林官,也就是未来的储相。

储相毕竟还不是相,他们一个裕王府讲读,一个翰林院编修,自然没资格执政。

嘴炮键政就成了他们经常做的事情。

张居正极力赞颂方望海,认为他的钞关税法是“天下第一良法”,还说方望海是大明“第一财臣”。

张居正也是聪明到极点的人,他很快明白了高拱的意思,在之前方望海因为升迁太快,所以没有派别烙印。

如今他让出钞关厅的利益,帮助胡宗宪在浙江抗倭,高拱担忧的是方望海和胡宗宪合流,也就是投靠了严党。

这才是高拱最担忧的事情,如今有着严党印记的胡宗宪在浙江抗倭,如果再有了方望海这个“理财能手”的帮助,严党就更加势大了。

作为清流一党,高拱自然为这件事忧虑。

“肃卿兄,我知道你急,但是先别急,可否将抵押钞关税发债的事情,详细说给我听?”

高拱坐下来,将胡宗宪上书的全部内容,详细的讲给张居正听。

听完之后,张居正说道:“妙啊!”

高拱又着急,张居正说道:

“依我看,此举反而是方望海借了胡宗宪的势,如此在浙江钞关税法成也!”

高拱还是不解,张居正解释道:

“从这次江南的经验看,若不是这次倭寇入侵,让钞关厅办起来团练,钞关税早就破产了!”

“收税这件事,手里没刀子不行!”

“如今用钞关税抵押发债,那胡宗宪手里的浙兵,就等于成了方望海的刀子,必然能从浙江商户身上割肉!”

“肃卿兄,你说是谁帮了谁?”

高拱还是说道:“可若是来年浙江巡抚衙门不还钱呢?”

张居正说道:“发的债是盖的钞关厅的大印,如果浙江巡抚衙门不给钱,那钞关厅完全可以自己发后一年的债,也能补齐钞关税啊?”

高拱恍然大悟,张居正又说道:

“而这个债,也是很妙的,谁能发债,谁就能募到钱,国初的宝钞没有任何钞本,依然能维持用了两朝,如今有钞关税做抵押,谁掌握了发债的权利就等于掌握了金矿啊!”

高拱听完了张居正的解释,恍然大悟的说道:

“叔大兄的意思,还是方望海占了便宜?”

“也不算占便宜,只是没吃亏,这位方侍郎真是奇人!”

高拱突然低声说道:“我听说,这钞关税法也不是方侍郎提出来的。”

其实张居正之前已经收到了汪道昆的信,知道钞关税法是苏泽提出来的。

不过他当时还是不太相信,苏泽那时候连个举人也不是,名声也不大。

高拱神神秘秘的说道:“是方侍郎的女婿,今科福建解元苏泽苏汝霖提出来的,在江南的时候,也是苏汝霖帮着方侍郎出谋划策,最后才扳倒岳州人的。”

张居正想了想,装作不知情的说道:“等等,这苏汝霖,就是写了《牡丹亭》和《南柯梦》的苏泽?”

“正是他!”

张居正一改之前的平淡语气,有些期待的说道:“能在福建中解元,日后必能中进士,日后同朝为官的时候,可要多亲近亲近!”

高拱也连连点头,这等精通理财的能臣,若是能为裕王所用,肯定能大大增加裕王的实力。

京师

盐法开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更)

“夫人,东西已经全部搬上船了。”

侍女翠屏向方若兰报告,方若兰点点头,又检查了一遍行李清单,这才说道:

“夫君说坐船只需要十五日就能抵达上海县,既然如此还是坐船省事些。”

虽然方若兰说的轻松,但是一众下人还是对坐船有些畏惧。

方若兰母家是泉州,泉州本身就有出海的传统。

所以在年后苏泽向方若兰建议,在长宁卫直接坐船前往上海的时候,方若兰一口答应了下来。

如今已经过完了元宵节,年前的时候方若兰就随着苏泽返回长宁卫过年。

一开始的时候,苏泽还在紧张方若兰会不会见到林默珺。

后来发现,还是苏泽多虑了。

大明朝婚后的女子虽然要比结婚前自由些,但是方若兰作为官宦人家的女子,即使回到长宁卫也很少出门。

除了跟随苏泽上了一次山,见了见苏泽栽种的海外农作物之外,方若兰也顶多和林彩娘聊了聊。

至于林默珺不过是本地的卫所百户,方若兰更是没有了解的兴趣。

在长宁卫一直住到了正月十五,苏泽接到了福州府的消息,陶公公在福州府筹备的一批粮食要运往江南,于是苏泽正好从长宁卫出发,和这支船队一起出发前往上海。

若是这条航线安全,那日后苏泽就可以快速的往返福建和上海了。

这一次苏泽坐的依然是长宁卫那条福船,不过经过林宗远的改造,将福船的船上甲板都换成更结实的橡木甲板后,这艘福船也加装了四门新买的西洋舰炮。

作为大炮主义的忠实拥护者,苏泽又在船尾增加了一架佛郎机炮。

这样的火力在东亚海域已经是相当可以了,再加上随船而行的五十名鸟铳手,护送苏泽一家前往上海。

出航的时候,林默珺也没有出现在码头上,这都让苏泽觉得松了一口气。

这一路航行没遇到什么危险,方若兰还是第一次乘坐海船,对于海上的一切都非常有兴趣。

不过实际上海上的景色非常的单调,除了蓝天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很快方若兰就对这些重复的景色感觉到了厌烦。

所幸这次航行的时间也不长,等到二月份的时候,船队抵达了上海。

嘉靖三十七年二月,就在苏泽一家在上海码头卸运行李的时候,刚刚过完年,各部衙门开始重新上班之后,几道命令就从京师六部发出,飞快的向南京和十三道布政使衙门急递而去。

这些命令这么着急,自然是为了筹备重建三大殿的事情了。

首先是工部的命令,要求江西、福建、云南等省进贡皇木以资大工。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