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270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0节

 

方望海想了想,也确实如此。

其实这也是当年为什么叶淇能够进行改革的原因。

苏泽说道:“唐代第五琦在江淮设立盐院,靠着江淮的盐政就支持了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屡败屡战重新夺回关中,都是盐法的功劳。”

方望海是读过这段历史的,当年平定安史之乱除了郭子仪的功劳,第五琦也是功劳很大,靠着大运河为大唐输血,仅仅靠着江淮的赋税,就供养了大唐的军队。

由此可见盐法的暴利。

可是本朝的盐法,朝廷从中获利其实并不多,或者说和整个财政的大盘子相比,明朝的盐法并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

苏泽继续说道:“本朝的开中盐法,其实和边镇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从成化年开始,朝廷就开始默许仓钞的交易,而从这个时候盐商就已经分成两种。”

“一种是北方边镇的商人,他们主要是将粮食运送到边镇,然后换取仓钞,但是他们不会去‘守中’提盐,只是将仓钞卖给内地的盐商换钱。”

方望海立刻点头,这部分内容他也是看过的。

苏泽继续说道:“内商拿到仓钞,再兑换成盐引去卖盐,双方可以说是都有利可图。但是那时候边商实力大,控制了仓钞的买卖和定价,但是他们在江淮也缺乏关系,无法守中,所以只能卖给内商仓钞,双方就是一个互相制约的关系。”

方望海点头,在进行筹建钞关税的时候,他对于商业也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苏泽说的这些都是他能够想象到的,和他看过的南京户部档案对照,苏泽说的确实是实情。

苏泽继续说道:“而边商,也是维持边镇低粮价的重要原因。”

这个观点超出了方望海的理解了,他问道:“这是为何?”

苏泽说道:“因为商人逐利,也是因为成本。”

“开中,只需要将粮食运送到边疆卫所就行了,边疆粮价低,对于这些边商是有利的,所以他们也会组织人手在边疆屯田,这就是所谓的商屯。”

“因为商屯,边商只需要在边疆直接购买粮食,就可以以低价换到仓钞,诚然,他们是赚钱的,但是也维持了边疆的低粮价。”

“这从国初的粮价可以看出来,国初边疆粮价和内地差距不大,可是现在呢?如今辽镇的粮食要二两银子一石了吧?”

方望海点头,这个情况他也很清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边疆的花费越来高的原因。

一方面,是卫所的战斗力下降,需要更多的士兵戍边,还要给士兵发钱。

另一方面,就是边疆的粮食价格太高,朝廷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购买粮食,而且还要将粮食运送过去。

“而叶淇改革开中法,就让边商彻底了没利,边商从此一蹶不振,商屯也就撤了,从此边疆的粮价自然是节节攀升。”

“而内商呢?一开始他们是得利的,因为他们不需要从边商那边购买仓钞,只需要直接从盐运司购买盐引就行了,可是随着盐引滥发,以及朝廷涨价,内商也渐渐赚不到钱了。”

“而如今整个江淮最大的盐运司就在淮安,叶淇就是淮安人!”

“等到本朝初年恢复开中,边商基本上都死了,内商也没几口气了,开中已经成了亏本买卖,守中也提不到盐,而朝廷的盐引也卖不出去了。”

方望海拍案说道:“叶淇贼子误国啊!”

方望海没想到,叶淇一个小小的盐法改革,竟然引起了边疆粮价上涨,朝廷边防费用大大增加,甚至完全破坏了整个盐务。

苏泽也在感慨,恐怕叶淇也想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

等到了明末,边地的粮食价格已经到了十两银子一石,那时候朝廷的全部收入都砸到边疆,也无法平定边患,大明就真的灭亡了。

就这样,皇帝还在滥发盐引,想要通过发行盐引捞钱。

专制皇权下,盐法和宝钞一样,最终都在贪婪无度中走向灭亡。

这样的滔滔大势,绝对不是一条鞭法能够挽回的。

可是方望海却看着苏泽,等待他解决这个问题。

晚上还有一章,十二点前

解决方法(三更,求票)

看到方望海的目光,苏泽首先是摇头。

“如今边商和内商都疲敝,朝廷想要通过发行盐引从他们身上捞钱,恐怕已经没有几家能掏出来了。”

方望海沉默了。

苏泽说的没错,曾经的北方边商,早在上任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彻底凋敝。

那些曾经能够在边境组织上万人商屯的边商家族,不少已经破产,变成了普通的地方豪强。

有的则换了行业,比如在边境地区走私茶马,通过更加非法的走私贸易赚钱。

而曾经辉煌无比的内商,比如集中在淮安、扬州、泰州的淮扬盐商,也已经是元气大伤,很多家族还囤积着大量的盐引,却始终没法兑换,只能当做废纸一样传给子孙。

总之叶淇的变法,已经打垮了曾经富庶的盐商团体。

如今能够在淮南地区做盐的生意的,要么就是太监和皇帝的亲戚,要么就是南直隶的勋贵,还有就是徐阁老这种重臣家的子弟。

普通商人就算是拿了盐引,也绝对从盐场提不出一两盐来。

可是没盐就是没盐,就算是以上的这些权贵,听说盐场新产了盐也要冲过去抢,去晚了也是一点多余的盐也抢不到。

方望海心中也在骂朝廷,你朝廷光是发盐引,没有盐怎么卖?

现在谁也不是傻子,南京户部就算是直接卖盐引,也得有人来买啊!

苏泽说道:“要重新振兴开中法,我没有办法,不过如果只是为了卖这次的盐引,小婿还是有办法的。”

方望海眼睛一亮,苏泽果然有办法!

他俩忙说道:“汝霖快点说!可别吊我胃口了!”

苏泽慢慢的说道:“岳父大人,这两淮两江的盐法壅塞,可不是天下所有地方的盐法都壅塞的啊?山东、福建和广东的盐,就没有江淮这么紧俏,特别是山东,早就已经是无中可开,根本没多少人在山东取盐。”

方望海眼睛一亮,是啊,苏泽说的没错啊!

南京户部总管天下盐政,方望海当然知道苏泽说的是对的。

这就要说开中法的问题了,这大明朝的富庶程度和人口稠密度是不同的,所以各地的盐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开中法又规定了,一个地区的盐只能在本地区贩卖,这也就导致了各地盐价完全不同。

比如山东地区,整个山东也都是盐的老传统产区了,从战国的时候齐国就开始煮盐了,所以山东的盐产量是不低于江浙的。

可也因为这样,所以从国初执行开中法的时候,商人就不愿意在山东开中。

山东的人口少,私盐多,盐商开中了在山东贩盐,可能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而和山东相隔的江淮地区,只要能从盐场守中拿到盐,那就是几十倍乃至百倍的利润。

苏泽提到了山东的盐多,江淮的盐少,山东盐场的盐过剩还有结余,江淮盐场的盐不够用,方望海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但是方望海又皱眉说道:“可是要将山东的盐运到江淮,耗资巨大,而漕运衙门上下中饱私囊者众,恐怕十份盐只有一份能运到扬州。”

方望海说的也是实情。

之前就说了,整个大运河的漕运,其实分成两个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