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28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84节

 

“苏相公,这是可以转动的吊索,就是我们码头力夫发明的。”

码头的管事带着苏泽,指着港口上一个头部可以转动,和吊车差不多的机械说道。

苏泽很满意的点头,果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有些工具都不需要苏泽发明,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就能摸索出来了。

“参加修建塘坝的额外再发一两银子,必须要在夏季之前完工。”

苏泽吩咐下去,眺望舟船往来的江面,上海码头从开始使用以来,迅速的繁荣了起来。

归其原因,还是这座码头的天然条件太好了。

要不是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上海也不会迅速成为整个亚洲数一数二的港口。

而这座港口又是天然的良港,很多水域连领航员都不需要,海船就可以直接进港,比起需要小心翼翼领航才能进入的月港,上海这个地方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

方爱竹附在苏泽耳边,说起最近打听到的消息。

“徐家在崇明岛上购地?要在崇明岛上修建码头?”

苏泽笑了起来,这位徐公子是真正的外行啊。

崇明岛附近水域因为泥沙淤积,附近的暗礁就很多,吃水深的海船很难停靠,所以看起来距离出海口更近的崇明岛,实际上并不适合建造海港码头。

更不要说现在的崇明岛很多沙洲不过是百年前才从江中冒出来的,根本没有抵御洪水的能力。

不过苏泽也不会好心的提醒徐公子,在检查完了码头防洪建设之后,苏泽又马不停蹄的去了苏州。

可怜的陆二只能继续骑上马跟上。

天黑之前苏泽就抵达了苏州府。

《警世报》的编辑部被苏泽迁往了南京,《通言说》留在了苏州城内,而李时珍也选择在苏州开了一家医馆,一边授徒一边治病,一边编写医术。

苏泽首先去了李时珍的医馆,这座建筑物规模相当的大,来往进出人也相当的多,苏泽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正在指导学生的李时珍。

“你摸一下这位病人的脉象。”

李时珍让身后的年轻学徒去摸脉,然后说道:“这就是浮脉,记住这个脉象了吗?”

年轻的学徒连忙点头,李时珍又说道:

“浮脉唯从肉上行,记住脉决上的体状诗,现在你背一下主病诗?”

年轻的学徒额头开始冒汗,李时珍叹息了一声说道: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波便不流通。”

“这位病人,您是不是总是头晕,觉得咳痰不尽?”

这个病人连忙点头,李时珍迅速开出一份药方说道:

“这是药方,你可以在这里买药,也可以自己回去抓药,熬药的方法在这个册子上。”

说完,李时珍又递上一个连环画册,这是普及煎药知识的宣传册,属于免费赠送的。

病人千恩万谢,李时珍对着学徒说道:

“这个月将《濒湖脉决》抄写一遍。”

学徒耷拉着脸,像极了后世被大主任训斥的实习医。

这时候李时珍才注意到了苏泽,他站起来身来对着苏泽说道:

“苏先生。”

周围的学徒也连忙行礼,苏泽就是这座医馆的东家,这不仅仅是医馆,也是李时珍授课的学校,苏泽也等于是这所医学院的校长。

更何况苏泽本人也是一位名医,他拉着李时珍说道:

“濒湖先生,《本草纲目》第一版的样书您看了吗?”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冲进来喊道:

“李神医!码头又打起来了!”

月初,求月票,感谢大家!

医生会武术

熊五是上月就到了苏州码头。

前段时间他都在福建各地训练报童,他每到一个城市就办一家《拍案惊奇》的分社,然后集中雇佣的流浪儿童作为报童,熊五除了教授这些报童如何卖报之外,另外一项工作就是训练他们如何反抗当地帮会。

可以说熊五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如今整个福建八府,都已经铺开了《拍案惊奇》的分社,当地都结成了报童的组织,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在城市生存了下来。

等到在福建八府都完成了分社的建设,熊五又闲了下来,这时候他接到了苏泽的命令前往苏州,可是把他激动坏了。

于是这位前红阳教骨干,福建报童协会的组织者,再次转变工作成为苏州码头襄理。

站在码头边上,熊五手持一根木棍,正在做最后的动员。

彭安站在熊五的边上,他本来是南平报童的头领,后来方若兰在南平办了养济院,苏泽在养济院授课,彭安就是第一批学生。

彭安从南平养济院识字之后,就被熊五带在身边,帮着熊五在各地组织报童社团。

“大家已经知道了棍子的用法了吧?包铁的部分要指着要害打,到了阵前不要手软,棍子要拿稳,发力要狠!不要怕受伤,我已经派人去请李神医了!”

下方的码头力夫们纷纷举起手里的包铁木棍,大声地附和着。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码头力夫冲进来喊道:“那帮恶少来了!”

熊五立刻喊道:“兄弟们,冲啊!”

带领人手杀往码头的恶少头领姓薛名举,他也是苏州城内一家丝绸商人的小儿子。

薛举不是家中的长子,所以不能继承家里的产业,家中花钱让他进学,他不到三天就因为殴打教书先生被退回家。

家里又让他学着做账房,也是不到一个月退了回来。

薛举从此开始在苏州城内闲逛,和同样出身的子弟玩成一片。

这里面有胥吏家的儿子,有城市小商人的儿子,还有一些在城里从事各种三教九流职业的子弟。

去年苏州府内号召民间办团练抗倭,薛举这群人就一起歃血为盟,成立了一个“雄杰帮”的帮会。

雄杰帮成立之后,在苏州城内横行霸道,很快吸收了另外一批在城内游手好闲的帮闲,然后又吸收了城内打会,逐渐成了一个横行苏州城的社团。

很自然的,雄杰帮开始了收保护费的买卖,苏州沿街的店铺都被他们勒索,要求上缴保护费。

一些做小买卖的只能屈服,每个月向他们上供,而随着雄杰帮的人数越来越多,光是这些商铺的保护费,也无法满足帮内人员的吃喝嫖赌了。

于是在薛举的“大义灭亲”下,雄杰帮又瞄上了苏州城的丝绸工坊。

薛举自家就是办丝绸工坊的,他首先带着人到家里的工坊,砸坏了两台织布机,逼迫家里“带头”缴了保护费。

这帮恶少们开始将业务扩张到苏州城外附近的工坊,很快成了整个苏州城人人厌恶的组织。

但是在扩张的时候,薛举遇到了一个硬骨头,那就是苏州的码头。

码头上赚钱的活计,就是搬运装卸货物的力夫。

原本雄杰帮也很看重这些力夫,想要拉拢他们也加入雄杰帮,只要“上缴”一些收入,就能够得到雄杰帮大家庭的保护。

可是这些卖力气的码头力夫们根本就不吃这一套,和雄杰帮发生了冲突。

那一次也是薛举带队,因为闹的太大,双方都有人被关进了衙门。

那一次的冲突以衙门介入结束,雄杰帮依然啃不动苏州码头这个硬骨头。

也因为这个硬骨头在,城内也有一部分也在抵抗,始终不肯交保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