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34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2节

 

只看到新闻标题是《震惊!前浙江巡抚谭纶七策死谏,昏朝廷已派缇骑千里抓捕》。

这篇文章上详细列举了谭纶所写的奏章内容,还附带上了京师传出的处理结果,锦衣卫南下抓捕谭纶入京,浙江放归官员全部抓捕审讯!

高翰文还是不相信的说道:“子理兄,这不会是苏贼的离间计吧?”

谭纶反倒是冷静下来,他说道:“不会的,《警世报》的头版都是真新闻,苏泽不会为了我们这些人败坏这封报纸的信用的。”

高翰文想了想,也点点头。

确实从《警世报》问世以来,从没有在头版刊登过假新闻,如今整个南直隶都在从《警世报》看消息,通过一次次发行建立起来的信任,不可能用来离间谭纶这些放归官员身上。

谭纶站起来说道:“我的奏章是走的题本,六科十三道给事中会抄送的,这消息应该是京师的,肯定是有言官为我们鸣不平,所以将奏章内容和朝廷处理结果放出来。”

谭纶又说道:“登州和上海之间有快船,《警世报》之前也有刊登过京师的消息,都要比朝廷的渠道快上半个月。”

高翰文瘫坐在地上说道:“那就是说这消息是真的了?”

谭纶点点头,高翰文绝望的说道:“那怎么办?”

谭纶没有犹豫的说道:“走,去苏州府。”

高翰文绝望的问道:“能走得掉吗?”

谭纶说道:“当然能!朝廷的公文和锦衣卫还在路上,南京城内拿什么抓我们?”

高翰文眼睛一亮,是啊,抓捕自己的公文还在路上呢,南京这边怎么可能根据一份贼人的报纸上的消息抓人?

回到书房,谭纶看着自己这段时间所写的东西,包括对于闽浙联军的分析,对苏泽治政的评价,对东南地区民心民风的所向,还有谭纶凭借记忆绘制的浙江兵图,浙江新军的作战军阵和战法。

他本来是想要将这些交给朝廷,或者直接送给张居正赵贞吉的。

可是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笑话,谭纶直接拿出火盆,将自己所写的手稿全部烧毁。

两人立刻收拾东西,果然没有任何人阻挡他们出城。

高翰文驾车,谭纶辨识方向,一路上向着苏州府的方向而去。

从浙江放归的官员中,大部分人都信了《警世报》的文章,立刻离开南京城。

但是也有几个不信的,依然觉得朝廷不会忘记他们这些功臣,坚决要留在南京。

而南京各部衙门也犯了难,朝廷公文还没到,总不能根据贼军的报纸就抓人吧?

可是报纸上煞有其事,连谭纶奏章的内容都刊登了,朝廷的处理意见也不像是假的啊?

南京六部紧急开会,虽然署吏南直隶民政的户部侍郎赵贞吉心里最清楚,这份报道绝对是真的,报纸上的朝廷命令也八九不离十,可偏偏整场会议上他都一言不发。

一直等到吏员来报,说谭纶和高翰文已经离开南京城,六部还是没有商议出任何结果。

等到商议到了天黑,总算是出了一个结果,先将那些还没离开南京城的浙江放归官员控制起来,那万一报纸上的内容是真的,好歹也能有个交代。

而谭纶和高翰文去往苏州的路也非常的顺利。

他们官员的身份还在,又花了点钱打点,很顺利的通过了明军的哨卡。

甚至后来两人都发现,这些哨卡根本就是形同虚设,他们都不需要亮明身份,只要拿钱就能通过。

谭纶终于明白为什么苏州的报纸能和南京的报纸同步发行了,为什么苏州的流行货物三天内就能出现在南京的货架上,这根本就是畅通无阻啊!

胡宗宪献策郑国渠

等到进入了苏州府的地界,谭纶和高翰文突然发现,关卡一下子少了很多。

偶然遇到了一个钞关税的关卡,除了通关货物需要走缴税的货物通道之外,如果只是携带少量行李的人根本不需要检查,直接就可以快速通行。

谭纶和高翰文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神中的诧异。

按理说明明现在是战时,可是两边根本都没有打仗的样子,就看到一车一车的货物向着南京方向运过去,不知道的还以为苏州府还在明廷控制下呢。

“子理兄,我们到了苏州府去哪里?”

谭纶在路上已经想好了去向,他立刻说道:“去找王世贞!”

高翰文这才想起来,当今天下文坛宗师王世贞,如今正在老家苏州太仓县服丧。

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因为严嵩严世蕃父子的陷害,被皇帝下令斩杀,王世贞对朝廷心灰意冷,辞官扶着父亲的尸体返回苏州老家。

谭纶说道:“我和王元美是隔了一科的进士,当年同在翰林院为官,有同馆之谊。”

“王元美的父亲是忠良,被朝廷所害,他辞官归乡肯定也深恨之。”

“我们去找他先安顿下来,再观形势变化。”

连谭纶这样忠心为国的人,都反而要被朝廷抓捕。

又想到当年上任杭州的时候,周围同僚对自己的礼遇,再想到放归南京之后,那些人对自己的冷遇。

高翰文如今已经彻底对朝廷绝望了。

两人干脆直接向着太仓县出发,很快就到了太仓县城。

毕竟是战时,守门的士卒还是让两人等在城外,然后派人去通报王家。

不过谭纶和高翰文都没有被士卒盘剥,等到王家派人来作保,就直接将两人放进了城里。

这下子谭纶更加沉默了,南京和苏州相隔这么近,两边的军纪比天还大,这明廷还有获胜的可能吗?

王家本来就是太仓大族,王世贞一门三进士,本来是太仓城内最煊赫的家族。

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在嘉靖三十八年中了进士,但是其父王忬因忤严嵩父子,以误边罪,被斩于北京西市。

兄弟二人相泣号恸,持丧归家,可太仓县的官绅忌惮当时严嵩的权势,竟然无人上门吊唁。

王世贞兄弟看透了人情冷暖,干脆遣散家奴,就在太仓城内找了个冷僻的地方住下,给父亲守孝。

而迎接谭纶的是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和一个老管事的。

在返回太仓之后,王世贞就烧了家中奴仆的身契了,但是这个老管事是看着王世贞长大的,对王家感情很深,所以自愿留下来帮着两兄弟做事。

简单寒暄了一下,王世懋将谭纶和高翰文引到了王家兄弟新的住处。

看到一身守孝服饰的王世贞,谭纶默然说道:

“王兄,当日没能在老大人灵堂上一炷香,谭某羞愧啊!”

王世贞的表情倒是非常的淡定说道:“父亲下狱后,子理兄也尽过力营救,那时候子理兄在京师外报效朝廷呢。”

说起了父亲被冤杀的事情,在一旁的王世懋又擦起眼泪来。

王世贞拉着谭纶说道:“今日看到《警世报》上的消息,我兄弟二人为子理兄捏了一把汗呢!幸亏子理兄走的好!你们且在我家住下!静观南京形势吧。”

谭纶和高翰文立刻说道:“那就叨扰了!”

谭纶和王世贞本来就有旧谊,如今谭纶的遭遇和当年王忬又很类似,双方的感情自然更近了。

王世贞兄弟服丧期间不能喝酒,但是也置办了晚宴款待二人。

虽然这个房子寒破,但是王世贞是当世文宗,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又擅长写戏作曲,书法也是一绝。

当年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