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44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7节

 

上一次大沽之战后,苏泽认识到了侦查的重要性。

如果能早点侦查到李成梁的骑兵动向,就不会有那么惨烈的阻击战了。

这时候苏泽才想起来热气球这个利器。

用羊皮缝制的气球,燃烧焦炭的加热装置,这只名为“夸父甲字号”的热气球,是如今世界上第一架载人飞行器。

随着火焰熊熊燃烧,热气球的球体逐渐鼓起来,大沽城内的士兵看着这只热气球开始漂浮,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

飞天,这几乎是人类最原始的梦想了!

城墙上的高务观,看着李言恭带着两名士兵坐进箩筐,热气球逐渐开始升空。

“夸父甲字号”没有飞行的动力,只能上升和下降,所以用长长的绳索拉着固定在地上。

渐渐地,“夸父甲字号”的箩筐漂浮起来,李言恭立刻说道:“松开绞盘!”

当控制绞盘的机关松开,热气球缓缓的升上天去,大沽棱堡中所有人都抬起头,看着李言恭三人飞上天空。

和李言恭一起乘坐热气球的士兵,都是高务观从大沽棱堡中挑选出来的胆大士兵。

可就算是胆子再大,当热气球离开地面的时候,这两个士兵也忍不住双腿打颤。

“放下沙袋。”

随着高务观一声令下,士兵放下了箩筐两边的沙袋,热气球的爬升速度更快了。

此时,热闹的大沽集市也注意到大沽棱堡这边的动静,他们看到一个巨大的东西从大沽棱堡中升起来。

正在大沽棱堡交易的商人们纷纷抬起头,惊讶的看着这巨大的圆球飞上天空。

这又是什么?巨大的孔明灯?

在热气球上的李言恭并没有飞天的兴奋,他小心的观察风向标,估算热气球飞行的速度,调节加热器的火焰大小。

前几次热气球升空的测试李言恭也参与了,但是那时候是在风向平稳的时候测试的。

大沽距离海边很近,海边的风很大,李言恭小心翼翼的控制热气球,不敢让热气球升的太快。

可即使是这样,一阵海风吹过来,热气球还是被刮着飞向了大沽集市方向。

绞盘的卡索崩开,绳索飞快的放出去,高务观连忙冲过去喊道:

“抓住!”

可是飞快旋转的绞盘根本无法控制,几个上前试图停下绞盘的士兵都被甩出去,热气球向着集市方向快速飞过去。

高务观看了看左右,冲过去拿起一杆练习用的铁枪,直接插进了高速旋转的绞盘中。

绞盘终于停止了转动,士兵们一拥而上,牢牢的将绞盘抓住。

高务观拿起望远镜,热气球已经飞到了大沽集市上方,他咬牙说道:

“全体武装,随我出城接应!”

此时在热气球上的李言恭,经历了惊魂的几十秒。

等到热气球被绳索拉住,他这才开始减小加热器的火焰,控制热气球稳住了。

“李参谋,接下来怎么办?”

李言恭迅速判断情况说道:“肯定是绞盘出了问题,大沽棱堡那边没办法收回热气球了。”

“那怎么办?”

另一名士兵吓的脸都白了,连忙问道。

李言恭说道:

“迫降!”

“下面就是大沽集市,在这里迫降吗?”

“现在就降落,拿上武器,如果明廷发现我们,必须立刻销毁热气球!”

此时在大沽集市外,商人们看着头顶上那个东西越来越低,越来越大,看着热气球向着地面降落,商人们四散逃开。

在李言恭的操作下,热气球总算是安稳落地,他和两名士兵从热气球的箩筐中拿着武器爬出来。

“有人!”

“神仙下凡了!”

“这不是东南的军服吗?”

“东南有神仙!”

“这是仙器啊!”

就在商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从大沽棱堡冲出来的高务观,总算是接应上了李言恭。

高务观二话不说,指挥士兵拖着热气器就向大沽棱堡撤退,总算是将热气球拖回了大沽棱堡。

但是热气球迫降的新闻,还是迅速从大沽集市传开,东南有神仙法器,可以腾云驾雾飞行。

骆驼祥子

京师,沈家书铺的年轻伙计,对着走进书屋的沈一贯说道:

“侄少爷。”

“佟安啊,家里怎么样了?”

“多谢侄少爷关心,家里已经在京师安顿下来了。”

沈一贯对人非常的冷感,他也只是随口关心了一下这个新来的伙计,就钻进了书铺。

新来的书铺伙计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对于沈一贯这冷漠的侄少爷十分畏惧,相比之下书铺的沈掌柜的就和蔼多了。

佟安原本是山东的秀才,本来在家复习乡试,准备考上举人就出来做官。

但是遇到了明廷坚壁清野,原本还算是自耕农的佟安被迫背井离乡,带着家产逃难。

在逃难途中,佟安到了京师的时候,家资已经耗尽了。

佟安的父兄在逃难途中都病死了,只剩下一个母亲,为了活下去,佟安只能脱下长衫,在京师找了份工作。

佟安是秀才,能读能写,又长相不错,被沈家叔侄雇佣为书铺的伙计。

书商,是沈家叔侄在京师明面上的身份。

至于书铺为什么要雇佣外人,用沈一贯的说法是,想要情报站和地下印刷所更安全,就不能做个低调的书商。

在京师这种地方,越是低调反而越不安全,越是高调反而更安全。

沈一贯先是安排了书铺从江南运来了王世贞新的书《弇山园集》,这是王世贞在守孝期间所写的文章,虽然都是一些散文性质的人生感悟,但是他作为当时文宗,仿古散文的代表人物,在江南这本书就非常畅销。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有点文艺小清新风格的散文集,最是对大明士大夫的口味。

王世贞并没有在东南出仕,他这本《弇山园集》又不涉及经学和政治,作为沈氏书屋的拳头产品最合适不过了。

果不其然,在达官贵人们逐渐返回京师之后,沈氏书店的生意更好了。

沈一贯又顺势在京师收购了两家倒闭的书铺,佟安就是这家新书铺的伙计。

沈氏书铺明面上的生意全部都是合法的,摆在明面上的书籍也都是合法的书籍,只不过京师一些达官贵人都知道,这家书铺“能耐很大”,可以搞到一些特殊的书籍。

实际上这种事情在京师的书铺中也很常见,哪家书铺不卖一本《金瓶梅》?

特别是东南最新的刺绣插图版本,据说是请的西洋画师做的图,就连六十老汉看完都要面红耳赤。

当然京师各家书铺中,卖的最好的禁书,还得是苏泽亲注的《三经新注》。

从东南那边传来的消息,今年秋季东南就要开科取士,科举的内容就是这本《三经新注》。

在京师的普通读书人,都偷偷买上一本《三经新注》,谁知道东南新军什么时候又打回来呢?

万一那时候在京师也考《三经新注》,那提前学习的人岂不是快人一步胜人一筹?赢在起跑线上?

而那些已经有明廷功名在身的士人们,也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但是佟安这样的底层读书人,则是对明廷感到了愤怒,这些迷茫的读书人从《三经新注》中找到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