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45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59节

 

王本固更怒了,自己带兵好歹是矜矜业业,徐文壁到任山东之后,不顾大军在前线,直接躲在济州城内,连军营都不巡视。

王本固干脆也将自己的统制官印扔在地上说道:

“不用徐部堂弹劾,本官自会辞官!辞官之前本官也会将徐部堂到任山东的所作所为公之于众!”

王本固也是驴脾气上来了。

原本山东三巨头,山东巡抚韩楫和山东总督陈以勤,都被朝廷撤职,派来徐文壁统兵作战,是朝廷要统一军政命令,尽快让新军出征。

在这种时候,王本固和徐文壁起了冲突,明廷肯定是支持徐文壁不会支持自己的。

王本固干脆也不想着上奏弹劾徐文壁了,而是准备直接向报纸投稿,将徐文壁所作所为公之于众。

自从高拱开始新务之后,北方除了《皇明新报》之外,也出现了很多公办和私人办的报纸。

王本固随着胡宗宪打过倭寇,眼看着大明一日一日的烂下去。

王本固反正准备辞官了,自然也不介意撕破脸,他将徐文壁到任后的所作所为投到报纸上,抨击徐文壁不懂军事胡乱指挥,只管个人享乐不管新军将士死活。

王本固挂印而去,徐文壁这下子被朝廷催的坐不住了,他只好再次召集新军协以上的军官开会,商议如何进军。

李如松坐在军官中,第一次见到这位新到任的新军大臣。

徐文壁还是穿着那副银色盔甲,李如松却颇为不屑,这种盔甲看似威猛,实际上在战场上毫无用处,反而是敌方的标靶。

明廷的新军也是新军,不得不说李成梁也是个有能力的。

在痛心研究了东南新军的火器之后,李成梁在京师武备学堂的课程中已经明确的指出,在火器时代厚重的铠甲已经毫无用处。

并不是说铠甲已经挡不住火枪了,如今东南最先的火枪,依然会被重甲挡住。

但是笨重的重甲步兵,根本没办法和机动性强的东南火枪方阵作战,更不要说对方还有炮了。

在火炮面前,重甲步兵就是活靶子。

那骑兵呢?

辽阳铁骑的战败,已经说明了结果。

所以明廷新军几乎是照搬了东南的军制,以火枪手为主体,配合一部分火炮部队。

不过李成梁也是研究出一种新的兵种,这是以擅长骑马射箭的九边精锐骑兵为基础,组建的一支使用短铳火枪的骑兵部队。

这支骑兵被命名为翼骑兵,专门负责侦查和突击,只不过这种骑兵用的短铳造价高昂,三镇也只有两个协翼骑兵。

李如松所在的第一镇第二协,就是一支翼骑兵的部队。

徐文壁穿着这套银色铠甲,就知道他根本不懂新军作战,明廷竟然派遣这种人来担任一军统帅,简直就是儿戏。

和李如松一样,很多协长在亲眼见过徐文壁之后,也坚定了要保存自身实力的想法。

和徐文壁对比之下,王本固都算是知兵的了。

徐文壁也知道这时候不能再拖了,他只能亲自宣布自己的进军计划。

等到徐文壁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之后,众将士鸦雀无声。

“怎么,本部堂的计划怎么样?”

李如松用看傻瓜的目光看着徐文壁,这家伙果然是草包啊,竟然想出如此“睿智”的计划。

徐文壁的计划不是沿着运河攻打沛县,也不是从泗水南下攻打徐州城,而是两路并进,分兵攻打这两座城市!

李如松看着自己的长官,第一镇统制官孙亭芝硬着头皮说道:

“徐部堂,万万不可啊。”

“东南贼精锐,又擅守城,我军合兵一处尚且还有胜算,若是分兵被各个击破,那可就是大败了!”

有了起了头,其余诸将自然也跟着附合,一时之间整个议事堂都是反对的声音。

徐文壁皱起眉头,自己好不容易想起来的战略,竟然遭到众将反对,他不悦的说道:

“我看尔等就是畏惧东南贼,不肯出战!”

徐文壁直接拂袖而去,留着议事堂中众将面面相觑,也只能各自散去。

第一镇统制官孙亭芝返回自己的军营,忽然听到手下李如松求见。

孙亭芝原来是宣府的一名千户,也是被李成梁提拔推荐才成为第一镇统制官,对于李成梁非常尊重。

他虽然不算是李成梁最嫡系的辽西圈子,但一直都对李如松非常照顾。

“少将军。”

虽然孙亭芝是李如松的上司,但是他称呼李成梁为老将军,自然称呼李如松为少将军。

“统制,咱们三镇新军再被徐文壁那个草包折腾下去,怕是要精锐尽丧了!”

李如松清楚孙亭芝是武将,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哎!可是朝廷军令。”

李如松说道:“我有一计,统制您看如何?”

公车上书

李如松说道:

“徐文壁不是要两路并进吗?统制不妨建言,让山东地方军和乡团也参加进来。”

“沿运河进攻沛县路程近,沿泗水进攻徐州路程远,让山东地方军和乡团打沛县,我们三镇新军打徐州。”

孙亭芝眼睛一亮。

他当然知道这些地方军和乡团是什么水平了。

让他们欺压一下百姓自然是没问题,但是真的去打东南的正规军,那就等于送死了。

孙亭芝不是傻子,他自然明白了李如松的计划。

沛县路近,徐州路远。

攻打徐州还要绕道到泗水上游,到时候还能以造船拖延一阵子。

两路并进的计划,重点自然是在于“并”,一旦有一路崩溃,那另外一路就可以停止进军了。

而三镇新军本来就是明廷的精锐,一旦攻打沛县的山东地方军和乡团大败,孙亭芝完全可以下令停止进军,直接绕过徐文壁,请求明廷撤兵。

徐文壁一旦遇到大败,那三镇统制官就可以联合起来上奏弹劾他,那徐文壁就会立刻倒台。

妙啊!

孙亭芝看向李如松,他很快明白了李如松筹划这些是为了什么了。

一旦徐文壁倒台,文臣和勋贵这两派就再也没有人有资格来统领三镇新军了。

那明廷之中,有资格统领新军的也就是只有李如松的父亲李成梁了。

果然如此。

原来李家父子筹划的是徐文壁的新军大臣的位置!

孙亭芝自然也是愿意让李成梁上台的,毕竟李成梁比起前面的人都更懂军事,又是他们新军的校长。

紧接着李如松又在另外两镇完成了串联,然后才返回了自己的营寨。

第二天军议的时候,三镇统制官同时提出,支持徐文壁两路并进攻打徐州的计划。

但是第一镇统制官孙亭芝建言,东南贼军善于防守,只靠着新军还要分兵攻城太吃力了,不如让山东地方军和乡团也加入进来。

以地方军和乡团攻打城池较为矮小的沛县,由三镇新军攻打城池高大的重镇徐州。

徐文壁想也没有想,立刻接受了孙亭芝的建议,开始召集山东地方军和乡团,准备这个两路并进的作战计划。

召集人马,筹措大军,一直到了十一月,山东的明廷军队终于开拔。

明廷三镇新军合计一万五千人,向西进入泗水上游,准备沿着泗水进攻徐州。

山东地方军和乡团拉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