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47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72节

 

申时行说道:“君主,就是最低限度的全民共识,最低程度的国家认同。”

“这才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了君主,文臣武将才有了效忠的对象,百姓也理所当然的奉养君主。”

“但是这种认同是脆弱的,就像是明成祖攻打安南,完成的是他个人的功绩,满足的是他开疆拓土的私欲,可对于大明的官员士兵和百姓来说,占领安南都没有什么好处,他们还要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去供养占领安南,自然就会反对占领安南。”

“因为通过君主而维系的认同是很脆弱的,东汉最终放弃西域,甚至考虑过放弃河湟,到了宋更是连燕云、南诏、西夏全部都放弃了,最后连整个北方都弃了。”

“虽然有仁人志士想要北伐,但是南宋朝廷并不积极,也正是这个原因。”

“天下都是皇帝的,打下来不过是皇帝的国土,和普通小民何干?就像是佃户不会因为主人家丢了东西而着急,也不会因为主家人买了新衣服而高兴。”

“但是大都督提出了主权在民,那就不一样了。”

“主权在民,那整个国家就是大家所有的,那即使是远在安南的土地,那也不能放弃,因为这就是我们自家的东西!”

“通过‘民族’建立的认同,要远远比君权天授的君主认同更有向心力。”

“这篇文章好就好在,预言了未来的世界。”

“我们东南的民本思想只要传播开,必然会促进周围国家乃至于全世界的思想变化,打破君主制的地位。”

“一旦‘民族认同’取代了‘君主认同’,安南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识’,那我们就永远无法收复安南了。”

“这文章预言,想要收复安南同化安南,近一百年内是最后的机会。”

申时行感慨的说道:“这类似的理论,大都督也曾经和我们说过,大都督同样认为现在是最后的机会,所以才会在南北还没有一统的时候,就想着处理安南问题。”

“我们的敌人,不是在安南半岛上厮杀的安南南北朝,而是整个安南自身独立民族意识的兴起。”

“若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解决安南问题,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阅卷官心悦诚服的听完了申时行的话。

申时行说道:“将这份卷子暂列的。”

经过五天的紧张阅卷,最后六百份卷子被挑选出来。

接下来内阁大臣亲自批阅,在都察院御史的监督下,再次挑选出四百份卷子,这份卷子依然排名第一,汤显祖的卷子排名第二。

苏泽看完了这张排名第一的卷子也是大加赞赏,将这份卷子点为第一。

等到拆开卷子,苏泽看到了自己所点状元的名字,嘴角抽搐了一下。

这名考生有一个对当下东南非常吉利的名字——南直隶无锡顾宪成。

转眼到了放榜的日子。

填报志愿

顾宪成,和现在的汤显祖同岁,都是十六岁就从残酷的科举考试中杀出来的天才。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顾宪成就是明史研究领域绕不开的人物。

虽然顾宪成最终做到了吏部考功主事,累官至吏部员外郎,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职务。

但是他被罢官之后回乡创立的东林书院,那可是赫赫有名。

顾宪成在这座书院讲学议政,培养出影响明末局势的重要力量——东林党。

不过此时的顾宪成,只是一名钻研东南新学,将苏泽视作偶像的年轻读书人。

看到本次科举的第二名,临江汤显祖,苏泽又是面色古怪。

当年苏泽在福建扬名的时候,文抄的就是汤显祖的成名作品《牡丹亭》。

当时苏泽还心中想着日后见到汤显祖,要将他收为弟子。

如今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收了汤显祖为徒了,毕竟东南开科取士,这些进士名义上都可以算是他这个大都督的学生。

苏泽不由的感慨,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都不是普通人。

而能够在史书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更是人中之龙。

顾宪成和汤显祖这样的人,在哪里都会出头。

想明白了这一点,苏泽倒是淡定了一些,既然是人才又愿意参加东南举办的科举,那他们就是愿意为东南效力了。

苏泽突然和唐太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有了一种“天下人才尽入吾彀”的豪情。

看完了内阁排出的前一百名,苏泽确认了这些卷子确实都有真才实学,就批准了本次科举的最后榜单。

汤显祖从科举考场出来之后,就一直被同乡的考生拉着在南京赴宴。

虽然这一次东南首次科举的进士人数已经远超往年了,但是今年足足有一万多考生齐聚在南京,中进士的概率还是太低了。

很多人明知道自己水平不够,依然要来南京赶考,一方面是为了见一见东南第一次科举的卷子,感受一下科举的氛围。

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结交人脉,互通有无。

汤显祖年轻又有才气,但是他为人却很低调,并不喜欢参加这种宴会。

相比之下,顾宪成就高调多了。

他不仅仅热衷于出席各种宴会,还经常在宴会上键政,畅谈天下局势,更快就在南京打起了名声。

顾宪成仿照当年徐渭等人结社的“越中十友”,也搞出了一个“吴中八友”,也在南直隶打出了名号。

等到放榜的时候,汤显祖并没有和同乡一起,而是孤身一人前往贡院看榜。

而顾宪成则在好友的簇拥下,挤到了贡院广场最中央的位置。

“中了!恭喜顾兄高中本科状元!”

张榜第一个名字就是顾宪成,就连一向恃才傲物的他也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之后,天大的喜悦包围了他。

虽说东南科举改革,前一百名的甲等进士说起来都没有区别。

但状元这个名号,在日后进入官场的时候,也是非常亮眼的资历。

众人听说顾宪成中了状元,纷纷向他道贺,广场中央更加的热闹。

挤在角落中的汤显祖,也看到自己的名字就在顾宪成下方。

当他看到被众人团团围住的顾宪成,连忙压下自己内心的喜悦,小心翼翼的离开了贡院广场。

十六岁高中状元,顾宪成风光一时无二,他一面派人向家中报喜,却谢绝了全部的宴请,闭门谢客。

汤显祖高中榜眼的消息,也在江西同乡口中传开了,汤显祖同样低调,谢绝了同乡的宴请。

第二日,礼部的官员登门,召集四百名新科进士去考试院报道。

接下来是苏泽在举行制宪会议的水晶宫设宴,所有内阁重臣都出席了宴会,对新科进士们做了勉励讲话。

唯一让顾宪成遗憾的是,三鼎甲跨马游街的仪式取消了,他作为状元也只是和苏泽交谈了两句,苏泽亲切的叮嘱顾宪成继续学习,早日通过观政结束后的选调考试。

而汤显祖却很高兴不用骑马游街了,苏泽对于汤显祖也非常热情,询问了他不少生活上的事情,还鼓励他在闲暇的时候可以尝试写写戏剧。

汤显祖有些疑惑,他家教极严,一直都在埋头读书,虽然接触过苏泽所写的戏剧,但是他也只是私下模仿苏泽的戏曲,写过一些练笔之作,从没有对外发表过,大都督又是怎么知道的?

苏泽勉励汤显祖的时候被临江同乡们见到,众人还以为汤显祖有什么佳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