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63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33节

 

一方面会带来更大的治安问题,一方面也会抢夺本地的工作岗位,影响已经住进大沽百姓的生计。

但是另一方面,大沽社区是一个夹在了明廷和东南之间的中间地带,也是一个特殊的地带。

特殊在于,这是一个窗口,市场和缓冲区,这也决定了大沽社区只能拥有维持治安的警察或者团练,但是不可能拥有更强大的武装力量。

明廷和东南都不可能允许大沽社区拥有武装力量,目前这个状态已经是发展的极限了。

而目前的规模,想要靠着大沽社区这点雇佣兵和警察,根本无法维持大沽社区的治安,也无法阻止更多的难民逃入大沽社区。

这样的封锁根本无法进行,那封锁本身也变得毫无意义。

其次自然是舆论了。

大沽社区内也有自己的报纸,也有不少人同情这些明廷的难民,还有人组织在社区施粥接济这些难民。

王世贞也觉得头疼,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只有等到东南统一了全国之后,这种事情才会消失吧。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会不会有安南或者东南亚的人,或者是朝鲜倭国人想办法越过边境进入国内呢?

王世贞也觉得自己思考的问题太久远了,他找到张居正就是询问明廷币制改革的事情。

京师情报站的陆添寿给王世贞传来消息,希望能够王世贞预测一下明廷的财政问题,写一份报告递交大都督府。

王世贞根本不懂得财政,所以只能请教张居正了。

张居正淡定的说道:

“大明币值改革失败,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历朝历代都有,和目前大明情况最类似的,就是梁武帝铸造铁钱了。”

王世贞是一代文宗,他在文学上天分极佳,但是做官的水平就很一般了,完全比不上父亲和弟弟。

王世贞的父亲曾经是明廷大员,他本身又是庶吉士,本来王世贞做官应该很顺畅的。

但是他的政治能力确实一般,而在文学上的名声也压过了他在做官上的名声。

做官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同时也是最难的事情。

普通官员能够墨守成规,抑制住自己的欲望,就算是非常好的官员了,甚至现在这种发展快车道的时期,什么都不做百姓都能过好日子。

但是做官也是最难的事情,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集团,推动变法改革,并且将改革措施推行下去,这就是非常困难的。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张居正能够在大明中后期也进行变法,这已经非常了不起的政治才能了。

就算后世批评张居正是大明裱糊匠,变法治标不治本,但是也已经是远超历史上诸多的政治家了。

而政治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研究样本,这玩意儿很难积累经验!

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历史学,寻找历史上相近的案例,揣摩政策效果,这也就是所谓的以史为鉴。

富者恒富,弱者恒贫

张居正说道:

“南朝刘宋一直到萧梁,都一直饱受如今大明这种货币问题的困扰。”

“一方面是市场上需要大量的货币,因为市场交易需要货币,货币的需求是迫切的。”

“一方面大明朝廷发行的货币远不如东南的货币精巧,这也导致了大明发行的货币在币值上越来越贱。”

“当时刘宋发行的‘铁钱’,其实就和大明发行过的几次银元差不多,都是劣等的银元。”

张居正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说起来这项政策从他在任的时候就开始做了,当年他就主持发行过银元。

不过在那个时候,张居正这批钱还是缓解了市场的钱荒,还是有一定的正面意义的。

“但是劣币发行多了,劣币就会驱逐良币,得到良币的人就不会将良币还出去,因为良币总能升值。”

“而劣币则会不断的贬值,以劣币来结算的市场则会物价飞涨。”

“这种情况,就是持有良币的大商人、权势者占优势,他们可以囤积良币。但是普通百姓需要吃喝拉撒,需要纳税交租,他们必须要将钱用出去,他们就是得到良币也存不住,最后手上的钱都会换成劣币,成为滥发劣币的受害者。”

“如今大明的情况与南朝相似,只不过现在的良币是敌对方发行的货币,这样的结果就更糟糕了。”

王世贞连忙记下来,他准备将这些写在报告里汇报给大都督。

其实明廷京师遇到的问题,苏泽在《财政学》中已经讨论的很清楚了。

张居正也不是很关心这个问题,他说道:“其实明廷币值改革的问题,从高肃卿时代就埋下了种子,用货币政策解决财政问题,是每一个当权者都无法忍受的诱惑。”

他顿了一下说道:“我执政的时候也不例外。”

“能发钱解决问题,肯定要比从豪强权贵手里抽税简单吧?这是浅显易懂的道理,但是滥发货币导致物价飞涨,最后承担的又是普通百姓。”

王世贞叹息说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张居正说道:“其实东南也有同样的货币问题。”

“什么?”

王世贞有些惊讶,他问道:“苏汝霖可是财政大家,对财政学的理论都是他提出来的,而且东南银元如此保值,东南物价稳定,又怎么会有财政问题呢?”

张居正摇头说道:“我说的财政问题,不完全是银元的问题。”

“啊?”

“信贷。”

“这是什么?”

张居正说道:

“银行,票号,大沽已经开了好几家邮政银行了吧?”

原来是这个啊!王世贞连忙点头。

如今邮政银行已经开遍了各大城市,从原本港口的邮政业务拓展到几乎整个东南。

原本银行是驿站系统用来弥补亏损,为商人交易而建立的结算系统。

但是很快驿站系统发现,银行实在是太赚钱了!

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的账户上,邮政银行第一笔投资比较保守,购买的是铁路公债。

接下来的利润让所有人都惊讶,从这个时候开始,银行从一个方便商人远程结算的部门,开始变成了一家专门从事“钱”生意的机构。

一方面银行会购买公债这一类的稳健金融产品来获得固定收益。

另一方面,银行也会将自己账户中的资金拿出来放贷投资,赚取利息收入。

现在天津自治区域内也有很多的银行,不少商人都开始用银行结算,百姓也会将钱存入银行,而商人也会向银行贷款。

张居正说道:

“我前几日研究了,东南的物价这些年是在下降的。”

“物价下降不是好事吗?”

张居正摇头说道:“丰收对农业是好事,但是谷贱也伤农。物价膨胀是坏事,但是物价下跌也是坏事。”

“物价下跌,意味着市场上的银元不足。虽然去年东南铸币很多,但是现在大明、朝鲜、倭国、南洋,乃至于西洋商人都在使用东南银元来交易,苏汝霖再怎么铸币,市场上的货币都在紧缺。”

“货币紧缺,钱就更加值钱了,这种情况下,普通百姓和商人都倾向于储蓄,钱不用就能升值,能不买就不买。”

“可是不消费,市场上的货物就更多,物价就更低,这就是走入了另外一个问题。”

王世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