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我在春秋不当王 > 第26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5节

 

言之可以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一阶段,乃是最为传统的儒学,也就是所谓的孔儒。孔儒,乃是脱胎于西周之封建,讲究的乃是君君臣臣,其宗旨乃是调和上下之矛盾。换句话说,孔儒只存在于统治者之间。这一阶段的儒学,对于普通民众可谓不甚关注,自然也就谈不上对于民众的“仁”了。

二阶段,则为帝国之伦理。大体上,自秦覆灭之后,历朝历代之儒,皆是如此。此时之儒,虽依然有着孔儒之形骸,却已演变成为了天下人所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这一阶段,虽也有了“民本”的思想。但究其根本,却已背离其初衷,成为了帝王的道统之基石。

而李然所倡议的仁道呢?显然是二者皆非的。

李然脑海中的“仁道”,虽是脱胎于“周礼”,但实则是更接近于“人民至上”的理念,近乎乌托邦式的理想。

无论是在曲阜的乡校集会上,还是在郑国的子产新政中,驱使着李然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他心中所秉持如一的这种仁道。

在知道这一点以后,再回头去思考刚才楚王提出的问题,其实就不难理解了。

楚王不懂的,其实正是李然的这种“仁道”。

他无法想象在这时代中,居然会有人秉持着这种轻君重民的,在他看来是如此荒谬的思想。

毕竟,在社会等级如此森严的时代,李然的仁道便如同一颗流星,灿烂绚丽的划破了深空的黑暗。

而李然也正是在这一微弱星光的指引下,逐渐的找到他所想要走的路。

言归正传,当楚王听到李然的回答,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作答。成圣之心,人皆有之,他并不怀疑李然说出这些话的用意。

但唯独对于这件事,他还真不能因此而与李然赌上这一局。

他只微微一笑,并是摆手摇了摇头,格外郑重的看着李然道:

“恐怕,寡人是不能与先生赌这一局了。”

“非是寡人怕输,而是事已至此,不得不为。”

在关于赖国之事的问题上,楚王的态度还是显得异常的坚定。

“为何?”

“难道大王当真不知此举之害?此举若成,大王日后何以安民?此乃招致民怨之举,不可不察啊。”

“大王,民若有怨则国必危,此乃恒古之理啊!”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