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R中文网
JZR中文网 > 君幸年 > 第四十章怀玉其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章怀玉其罪

 

覃隐

火灾后并无大碍,我胳膊,手肘,膝盖等处留有不同程度的红斑,此时此刻,用破皮红肿的膝盖跪在冰冷的地上,恐加重伤情。仟儿进来为我披上出门得急未拿上的外衣,而后就对尹辗作礼,默默退出去了。

尹辗面前的书案上,堆迭公章,他不动声色地查阅,批注,静影沉璧,无人敢扰。角落熏香,山水研屏,观寺钟楼金铎声鸣响,一坐就是半个日昼。

这期间惟一一次中断是被我,闯入介书斋,我只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

他不紧不慢,连笔都没搁下:“隐生,把衣服穿上,仔细风寒。”

我道:“不用你管,先回答我的问题。”

“为何要杀?”

他没有说话。

“为何,要杀?”

他道,“与你何干?”

我扑通一声跪下。

一室阒然,他沉默良久。

“隐生,你从未跪过我。”

现在我跪了。

“我倒要问你,”他眼眸微抬,面上已无半分笑意,不怒自威,“趁我不在想出假毒杀的主意,谁给你的胆子?”

屋内有暗使值守,人并不少,却噤若寒蝉,沉寂得可怖。

恍然意识到,这是他第一次对我动怒,竟是这样的压迫感。

“冲入火场,绕是九条命也救不回来,又是谁给你的胆子?”

杀气侵人骨髓地发冷,我不敢与他对视。

颤栗不由得人控制,但我已尽量遏制。

“你钟情于她?”忽然道。

“不是。”

我答得很快。

他没有纠结,也没有再诘问。

但我觉得怪异地不适,好像,他问出这么个问题的态度太理所应当。

我躬身伏地,往下一磕:“她是我的病人,若救活了,又让她死在你手上,我何必救?治病救人如栽种草木,不以心,不得活。你命我栽种,前期投入过大,如今却要凭一时喜怒毁了之前所做的努力……”

尹辗不禁失笑:“我要你救的人,命就是我的。”

“在下不敢苟同。”

他伸出两指来,抬起我的下颌:“你知道了?”

知道什么?

少顷又道:“看这表情像是不知道。”

他弄得我匪夷所思,难道应该知道什么吗?

若不能扭转他的想法,今日必不能踏出这门,我试着据理力争:“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您气的是我贸然出现暴露自己,怒不犯无罪之人,曲颐殊她并没有什么罪……”

“滚。”

他扬袖拂了案上的纸墨砚台。

此后,不说起也不说打,便叫我一直跪着。

-

椎史在一旁,过午的时辰,看不下去了,向尹辗为我说话道:“主子,高府那边负责审查此案的人都已打过招呼,就当没见过覃公子这人。至于覃公子作为当事人不得参与此案验尸的禁令,仵作也安排人收买好,出不得纰漏的。”

尹辗眼皮子都不抬一下,“生还者那边呢?能堵官吏,堵得住悠悠众口?”

椎史不敢说话了。当时逃出尤庄的有五十多口人,被救生还的至少二十余人,这些人,都见过了我。甚至有人同我一道救人,官府问起,不可能矢口否认是我。

这造成的影响就大了,若再牵扯出他,就不只是个小麻烦而已。

而它原本可以是“小事一桩”的。

“今早听闻监察御史台都知道了此事,户部朱矶来过问情况,本准备做意外处理,但若牵连有不该出现在那儿之人,怕是要呈交刑部复审。你自己飞蛾扑火,葬身火海无所谓,曲颐殊那蠢货自取灭亡也无妨,可她带出你,你又跟我扯上干系——你说,她该不该死?”

这理由够她死一万次了。

但是,但是,“难道……没有补救的方法了吗?”

我怀着一丝希望。

“以死谢罪比较好。”

他轻言淡语,我如堕冰窖。

“大人!”我不肯放弃,迫切追问,“你说过,想要解决的话,总会有方法的。”

“办法是有,”他站起来,绕到我身后,掌心按到我的肩上,使我心也往下狠狠一沉,“有时候,简单的事极小的失误,就要用更大的代价去弥补,我担心你做不到。”

既有办法就好,“什么代价?钱?关系?”

“我说的,当然是人命。”

我呼吸一滞。

-

许多日后,再见曲颐殊,她不愿靠近我。

她一定是听说了。

我笑容惨淡,只是道,“把人看紧点。”

纵然洗过很多遍,仍然觉得全身都是血腥味,挥之不去。像她鼻子那么灵,断然是大老远都能闻到,她本能地抗拒,我亦不想再给自己心头添堵。

就算我可以把罪责怪到别的人身上,泄愤对谁都没有好处。

异人阁狐说先生,今日行刑。

我身上的血腥味儿,又加重几分。

据说面具人讲了最后一个故事,此事一度被传为民间奇闻。

圣上问道,你如何证明你是狐说先生?他答,面具就是我的证据。圣上又问,你有证人吗?回答,没有人能当我的证人。圣上愠怒,你再嘴硬朕就诛你九族!他大笑,陛下您觉得我是我就是,您觉得我不是我就不是。

这人一口咬死自己就是狐说先生,问其他的又含糊其词。皇帝估计也烦了,不耐烦地叫人带下去行刑,他大笑叁声,“皇恩浩荡。甚好甚好。”

这人忽然道,“陛下,在我行刑之前,还有最后一个请求,左右逃不过一死,再说最后一个故事。”

后来,这个故事被记录下来,不断传诵,乃至民间大街小巷脍炙人口,妇孺皆知。有人传那不是真正的狐说先生,有人说这故事包含着许多深意。纵使逻辑不通,漏洞百出,因着将死之人所说最后一个故事,多了这一层壮烈色彩,细节也就不重要了,再加说书先生,江湖百晓生稍加润色,神秘感十足,惹得百姓争相传说,议论纷纷。

听到这个我先是好笑:当初我拿稿子让他背下来,才不至于在长公主宴上闹笑话,才没有人看出破绽,不过糙人,一介莽夫,哪会说什么故事。之后变得困惑,这个故事,仔细一想,玄妙至极。

遥远的地方有一小国,这个不知名的小国有一位不知名的国王。国王有一个不会笑的小女儿,为了讨得小公主欢心,国王想了很多法子,都不管用。

国王有一位大臣,大臣却是个愚笨的大臣,什么话都只能记住一半,大臣有一位聪明的谋士,什么话都只说一半。

有一位道长来到这个国度,见到了这个聪明的谋士,他请谋士转告国王,他是一个罪人,从别的地方逃到此地,但他会变戏法,可以让小公主一笑,请国王和小公主见他一面。

谋士告诉大臣,我们国家来了一个道士,他是一个罪人,他要见国王和公主。大臣就跟国王说,有一个道士要见公主。

国王勃然大怒,什么样的人都敢来求娶我的女儿,于是将道士收监,还说道士是个妖道。道士有苦不能言,于是他变成了一只蝉,从牢里逃出来了。

他一吹笛子,就变出了一架马车,那马车车身全是黄金,马的眼睛似太阳,散发着耀眼的光,车的顶盖似夜空,月满辰星。马车里有个戏班子,戏班子在皇宫里表演,把小公主逗得哈哈大笑。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